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

油菜籽很小,一畝地只需要半斤種子,蘇油從蜀中調運了兩萬斤種子,安排了五百頃地。

要用耬機播種,全用菜籽還不行,得用豆粕,米糠之類的東西,將種子進行稀釋後才能播撒,同時也是一個追肥的過程。

除了油菜,還要安排冬麥,江南的部分地塊,要拋棄水稻換成麥子,以備來年麥收之後,播種另一種同水稻搶地的農作物——棉花。

等到這些事情安排好,已經進入了十一月。

南風漸起,大船該出海了。

趙宗佑的能耐,讓張散大吃一驚,因為理論上雖然一艘五千料的大船能裝載三百噸貨物,但是實際上因為貨物本身大小不一占據空間不同,能夠裝載兩百噸,便已經是船老大的計房師爺有大能耐。

而趙宗佑將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和各種各樣的貨品,經過周密計算和科學配重,讓張散設定的十艘船的載貨量,只用八艘船就裝完了。

張散跑去跟蘇油請罪,還想要再多拉些貨物,蘇油卻不讓。

只說遠航辛苦,多裝淡水,食品,和武器彈藥,也多一份保障。

心裏邊蘇油把張散罵了一遍,老子每一文錢都有去處,每一批貨都有來歷,你幹嘛不早點說?!

好在秋收過後,兩浙路制作的軍糧不少,於是食品便換成了兩浙路特產罐頭,既可以做儲備,又可以當商品。

為了宣示船隊的所屬國家,蘇油上奏,要求制作統一的旗幟,作為標志。

中書和趙頊對蘇油如此鄭重其事的申請感到啼笑皆非,一面旗子而已,有必要這麽認真嗎?

於是趙頊直接給蘇油指示,你隨意,開心就好。

蘇油真的很認真,將各方力量集中起來,陛下同意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這個旗子,到底該怎麽弄?

設計方案五花八門,大家都認為邵伯溫設計的紅底黃字的方塊字不錯,就是一個紅旗,上面端端正正寫著一個印刷體的“宋”字那個設計,好!

蘇油怒了,你們都給老子認真一點行不行?!這東西,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圖騰”。女媧氏族以蛇,夏禹的祖先以黃熊,還有太陽、月亮、烏鴉……

首先這東西要有它的識別作用,要所有人一看到這面旗幟,就知道這是我大宋的海船。

其次是它的領導性,要通過視覺直觀傳達給別人我大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道德傳統等核心部分,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引領標志。

第三就是它的同一性,標志它代表了大宋全體階層的共同文化特色與共同價值觀。

然後邵伯溫就跳起來鬧了,既然老師你都這樣說了,那我問你,我的設計方案,哪一點沒有符合你說的這些?!

蘇油這才啥了:“我……我靠……”

邵伯溫繼續振振有辭。

紅色為底,表明了大宋繼承火德。

中間宋字,簡單明了,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名稱。

黃色為字底,代表了土地,代表了大宋是一個農耕文明為主的國家。

漢字,就是最明顯區別於周邊蠻夷的最有力符號,也是華夏最獨特的文明標志,而且漢字本來就是是在圖形上的抽象,它本來就具有高於圖像的文化內涵,是我華夏文明最核心的思想內涵。

現在老師你告訴我,你說的三條,這個設計,哪一點它不符合?!

關鍵是,大家都說不錯,就你一個人說不好,所舉的理由,有不能佐證你的觀點,那你為什麽還要反對?設計之前,說好的最大意義的普遍公平呢?!

蘇油看著周圍一群人,手扶腦門哭笑不得:“你們……你們太缺乏想象力了……你們……你們這樣會被後世子孫笑話的……”

邵伯溫怒了:“我看到它,就很驕傲!”

蔡京點頭:“我同意。”

張散點頭:“我也同意。”

曾布點頭:“少保……這個……本來就很不錯嘛……”

孫覺點頭,老頭已經接到朝廷新命,調任廬州知州,將湖州交給更加年富力強的章惇:“我也覺得子文這方案不錯。”

王安石點頭:“我原則也同意,要不然這樣,將旗幟改成三角形,讓它內涵更豐富一些。宋承火德,在四相中是朱鳥,對應的是南方,禮器為璋。”

“將旗幟制作成璋的形狀,是不是就符合明潤所說的……這個象征意義了?”

這個觀點得到了所有與會人員的絕對擁護,介甫公果然是經學大家,文化大才!

於是旗幟方案就此敲定,四通海船此次出海,懸掛寫著黃色印刷體“宋”字的三角形紅旗!

然後大家趁蘇油瞠目結舌之際達成一致,好了好了就這麽愉快地決定,趕緊翻篇不要浪費時間,討論蘇湖土地開發方案才是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