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

於是就在火光下開席,經典的川味九鬥碗,臘味香腸,其中血皮菜炒豬肝,雞湯冒豌豆尖,紅嘴芋粉條,這幾樣獨特的家鄉農家菜,吃得蘇油眼淚都快下來了。

李老栓見蘇油吃得不停嘴,非常開心:“粉條的做法,還是當年少爺傳下的,還有紅嘴芋跟血皮菜,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種在院子周圍的度荒菜糧,所以我們也帶來了。對了還種上了高筍與百合。”

高筍就是茭白,這玩意兒在太湖周圍種那是高產,百合,就屬於兩浙路的傳統作物了。

李老栓繼續說道:“跟萬春他們都商量好了,今年要收油菜,稻秧就下得比他們晚點,收得也比他們晚點,到時候請他們過來幫幫忙,好家夥一人四十畝地,蜀中可沒有這樣的好事兒!”

劉萬春對李老栓拱手:“說起這個還得請教李太爺,往年兩浙路春播,最擔心的就是倒春寒,為何老丈卻說不用擔心?”

李老栓笑道:“這個得靠地壟和地窗做出秧室來。”

地窗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擠出成型的最新工藝,生產出來的較大面積的照明透光設備。

玻璃如今成本有點高,不過硝棉工藝的成熟,讓賽露絡已經便宜了下來,這玩意兒一樣透明。

將目數很低的賽露絡絲網,通過擠出機,就塗抹上了一層賽露絡融化擠出料,再通過壓光輥、冷卻輥筒,由工人們在一邊操作截取,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面積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

這套設備加工難度最高的就是那個壓光輥,必須打磨到鏡面級。

生產出來的板子,當然不能與玻璃相比,最多只能用三五年,不過勝在產量大易加工,加上木框進行加固,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戶。

蘇油讓四通搞出這個東西的目的,其實不是最初不是為了農業,而是用來保護家裏邊的字畫的。

家中如今的字畫太多了,而且有些字畫必須掛出來,既是面子也是裏子。

真正的晉人密本想都不用想,蘇油只負責讓程家書坊用雙鉤法制版,然後往宮裏送,不留這份是非。

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賞賜的“克慎精勤”,那必須得是玻璃檀木框裝裱了。

次一等比如歐陽修親書的《醉翁亭記》,司馬光親書的《布衾銘》,王安石親書的《明妃曲二首》等,那也得是賽露絡壓面,加棗木,櫻桃木做框。

再次一等,比如大蘇,黃庭堅,蔡京,還有趙頊奶媽的兒子,如今的含光縣尉米芾,他們的書法和詩文蘇油收集了很多,這些就只配用賽露絡加松木,榆木的框子了。

這東西現在已經漸漸流行起來,士大夫家中大堂,如今要是沒有一副名家所作的賽露絡紫檀框架的高雅楹聯,都不好意思請文友來家坐坐。

皇室的手筆當然更大,趙頊大手一揮,中牟湯泉莊子那一百畝菜地花圃,直接用這玩意兒搞成溫室大棚!

蜀中人比較實在,皇家那用法太奢侈了,俺們弄點小號的,能保住春秧就行。

好歹比絲絹噴玻璃水便宜耐用多了好不好!

精耕細作是蜀中習慣,都是人多地少給逼出來的,只要有一分法子,花十分力氣都要給用上!

當然要是外地人弄這個種糧,怕是得虧本,得是種花,培養觀賞魚,那才有賺頭。

蜀中人這就是背靠油娃好乘涼了。

首先是科研基地用上了這個,然後浙江長絨棉收成下來之後,就能有更多的賽露絡支持更多地方。

移民工作是當前的重點,因此蘇油以扶持地方產業為由,給永安圩也分配了不少。

因為育秧的時間是錯開的,所以蘇油給的地窗板子,夠二十個圩田村落使用,四百頃。

一盤炒油菜端了上來,這東西不但是油料作物,嫩尖在這個時點可是一道好菜蔬。

李老栓將菜放到中間:“嘗嘗,我覺得挺不錯的。”

蘇油夾了一筷子:“再過幾個月,就有素油炒菜了,萬春來嘗嘗。告訴你你們村不種這個,虧大了都。”

劉萬春嘿嘿赧笑:“我們不急,先看看李太爺的能耐,再跟上不晚,我們還是種豆子,蠶豆眼看要熟了,明日裏給少保送點嫩蠶豆過來。”

“好!一定要送來,教你一個乖啊,蠶豆養草魚,養出來的魚肉是脆的,叫脆鯇!好吃著呢!”

劉萬春拱手:“少保可饒了我吧,人畜都不夠吃,還拿去喂魚。”

蘇油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這還是給窮怕了……”

節氣裏說這個又顯得有些不吉利,李老栓趕緊打岔:“少爺,你看這家家戶戶,春聯還沒貼呢……”

蘇油一指悶頭吃得吭哧吭哧的蔡京:“他!這娃那手字,比子瞻還厲害!”

說完端起酒來:“來,伯爺我敬你,也不知道,汴京城裏小妹他們,這年是怎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