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

第二件事情,是中書提出的的行政區劃管理問題。鑒於災情嚴重,將京東路為東、西兩路。讓江南東路今年停止上供米,均給江東京西兩路,用於救治災傷州軍。

第三件事情,詔出使廷臣,考察吏治,檢核各路官員能否以聞。

第四件事情,權永興軍等路轉運使皮公弼言:“寶鈔之法,以方寸之紙,飛錢致遠;然不積錢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

如今商州、虢州兩處鐵冶,所收極廣,因此申請朝廷,讓永興軍,陜西等處,以這兩地的鑄鐵為本,增加百萬緡的寶鈔發行量,以刺激經濟。

這事是好事,如果蘇油在此,一定會撫額慶幸——大宋可算是有官員開竅了。

趙頊也表示了同意,從皮公弼所請,下詔讓他按照兩浙路折二,折五之法,增陜西錢監改鑄大錢。

第五件事,也與兩浙路有關系,不過主要是針對遭遇了水旱的河北。趙頊下詔,命“所在流民歸業者,州縣資遣之。”

這就有點無厘頭了,兩浙路倒是有錢有地可以這樣折騰,但是河北路荒地不少,可不一定有錢幹這事兒,不過詔書下達,那也活該文彥博去頭痛。

第六件事,洮西安撫司上報以歲旱,請為粥以食羌戶饑者。

打著幌子偷人家西夏邊民,這是當年蘇油在陜西路上首創,全是如今大宋幹老幹熟了的手段。

能給西夏添堵,趙頊當然欣然同意。

第七件事,詔以太常寺太祝王安上為右贊善大夫、權發遣度支判官。

呂惠卿正拿著朝笏聽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心中算計一會兒鄧綰發難之後如何措辭,聽到這裏心中大驚,猛然擡頭。

另一邊,韓絳也同樣擡頭,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一臉嘲諷地看著他。

王安上,是王安石最小的弟弟。

糟了!呂惠卿心如亂麻中,就聽得殿中臣繼續公布:“詔!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知江寧府王安石,復以本官同平章事——”

朝堂上頓時掀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這消息來的太突然太震撼,一時間所有人都失了應對。

緊接著,又聽殿中臣繼續布詔:“宣——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覲見——”

已經來了!就在殿外!

呂惠卿驚慌失措,鄧綰同樣衣袖發抖,如此大事,他們竟然一點都不知情!

而且,怎麽這麽快?!新年裏書信來往,初八日,王安石都還在江寧!

陛下下召,最快也要六日,那王安石從江寧出發到汴京,路途上花了幾天?!

這一刻說什麽都晚了,大殿門口已經出現了那個有些倔強,有些堅韌,還有一些肮臟的身影。

王安石緩緩走進大殿:“臣,王安石,拜見陛下。”

趙頊伸手虛扶:“王愛卿來了,不用多禮,路上可還好?”

王安石躬身:“今陛下復召用臣,臣所以不敢推辭,七日而至闕下者,乃為報答陛下知遇之恩,希望能為陛下的盛德大業,再盡一點綿薄之力。”

“臣年老力衰,恐怕不能久事陛下左右,然聽聞朝中事多稽留不決,人才多流散外放,因此不敢不至,不能不為。”

趙頊點頭:“相公辛苦,要不先回府修養數日,待調理好精神,再來上朝?”

王安石再次躬身:“臣不敢以勞頓自苦,實有大政需要報之陛下。陛下,我們耽誤的時間太多了,臣王安石,有奏。”

趙頊有些無奈:“準。”

王安石第三次躬身:“臣請密奏。”

滿朝官員給雷得人仰馬翻,跑不了,王相公,你還是原來那個王相公!

……

於是趙頊散朝,單獨留下了王安石。

從朝堂出來,呂惠卿看著湛藍的天空,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濁氣。

鄧綰從後邊跟了上來,目光裏有些閃爍。

呂惠卿像在跟他說話,又像是自言自語:“剛剛,為何不發?”

鄧綰猶豫了片刻:“發與不發,還有意義嗎?”

呂惠卿嘆了一口氣:“是啊,好像沒意義了。”

……

王安石復相數日之後,幾道朝命迅速下達。

丙寅,命樞密副都承旨張誠一、入內押班李憲,行視寬廣處,領殿前司馬步軍二千八百人,教李靖營陣法,編閱新軍。

同時,下詔獎掖兩浙路轉運安撫使蘇油,入內押班王中正,殿前檢點狄詠剿匪之功,命三人將新軍編制擴大到衣錦全軍,總計三千人。

詔秦鳳路觀察使高遵裕,編練新軍千人。

乙酉,察訪使曾孝寬言:“慶歷八年,嘗詔河北州軍,坊郭第三等,鄉村第二等,每戶養被甲馬一匹,以備非時官買,乞檢令施行。”

從之。召行戶馬法,由西苑撥給狼渡種駿馬與河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