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

宴會上還有一個裝逼的事件發生,等到諸人對珠寶陳列展欣賞完畢之後,蘇油將他們召集到一座高逾一人的水晶塔前,然後給仆從們每人發了一柄鐵如意,讓他們將水晶塔敲得粉碎!

在所有人痛心的驚呼當中,蘇油又笑眯眯地命人將水晶塔的碎片分給眾人,作為此次宴會的伴手禮。

眾人都是莫名其妙,在蘇油的解釋示意之下,使臣們將晶瑩的水晶放到嘴裏,一股純純的甜味在嘴巴裏蔓延開來,方才知道原來這不是水晶,而是水晶一樣的糖塊!

太神奇了!

蜀中的制糖工藝已經經過了好幾代升級,當年最原始的泥漿吸附法還在用,不過已經變成了整個精糖煉制過程中的第一道工序而已。

通過對糖液加入石灰乳和石灰水,然後多階段通入水洗燃爐氣體,利用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在生成碳酸鈣的過程中,吸附糖漿中的有色物質和殘渣並沉澱,一步步得到純凈的清糖漿。

再經過硫漂,使糖液色澤更清,這才利用結晶法,得到質地異常純凈的糖晶。

利用離心桶,將糖晶和糖蜜分離,再經過洗糖工藝,便能加工出白如雪,透如冰的白糖和冰糖。

整個過程中,溫度計和石蕊試紙是關鍵,有了這兩樣東西,四通的糖工,能對加工過程中的預灰,添灰,一碳,二碳,硫漂等關鍵步驟的糖漿溫度和PH值精準把控,經過無數次試驗,最終形成穩定高效的加工工藝。

以往大宋的高品質糖霜,必須用利州特產的“杜蔗”才能制造出來,制糖工藝成熟之後,除了杜蔗,其余各地的各種甘蔗,就都能做出純凈的白糖和冰糖了。

於是蜀中產量較低的杜蔗,漸漸被其它畝產更高的甘蔗品種替代,大宋的糖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

而制造裝逼糖塔的模具,則是蜀中的精準模具制造技術了。

總之就是先得到一個拼合起來內部是個空塔的模具,然後將糖液倒進去旋轉倒出,再倒進去旋轉倒出。

反復數次之後,在模具內部就形成一個糖塔的空殼,然後解開模具固定物,將模具拆解成幾片,小心從糖塔上脫下來,一個冰雕似的晶瑩糖塔便做好了。

這次操作帶來的震撼性效果是滿滿的,也給第一屆交趾郡物資交易會帶來了一個甜蜜的開始。

接下來就是一場充滿了銅臭的拍賣會,拍賣品就是展示會上的那些鑲嵌珠寶的精美佛像,印度教神像,還有潔白如玉的玉瓷觀音像等等。

神佛造型大多來自吳哥,交趾,占城等地,符合東南亞諸國的審美情趣。

此外還有很多首飾,配飾,日用品,更是涵蓋了中東,印度,華夏三種文明風格。

大宋海商們,對玳瑁犀象,寶石香木制品興趣非凡;而藩國海商們,只恨自己帶的商品和錢財太少——這些東西只要搬到國內去,國王們不是加官就是進爵啊!

錢已經不是錢了!

三佛齊與阇婆是世仇,兩國在一尊象牙金銀濕婆神像的爭奪上,不僅一路哄擡價格,甚至還差點拔刀相向。

這尊神像雕刻精美裝飾華麗不說了,關鍵是神像的脖子,手臂,腿部,每個關節都有黃金裝飾。

裝飾掩蓋著裏面的機關,包括手指關節在內,都能活動,讓這尊神像能夠擺出各種法相,八只手臂能做出各種法印,還有一套專為這尊神像配套制作的法器和動物。

雕像腳底有孔,有與之配套的黃金蓮座,陳列時既可以站立,又可以坐姿。

其實就是後世玩爛了的球關節娃娃套路,不過別說今天的南海土包子,就連李舜舉都差點落入了圈套。

布置展場的時候,蘇油玩了個惡作劇,每日給神像的一支手臂換一個姿勢。

開始李舜舉還沒有發現,等到幾天後才反應過來這神像的動作手勢每天都在悄然變化。

太監都迷信,李舜舉以為是外國神靈附體顯聖,差點嚇了個屁滾尿流。

同樣的招式,蘇油能用,別人也能用,對飽讀詩書的李都監都能有效,用來放在神廟裏糊弄無知外國群眾,那更是神器。

三佛齊如今已經兼並了大島上的另一個小國,與阇婆成了鄰居。

兩國征戰不絕,阇婆此次下了血本要討好大宋,愣是將神像擡到了萬兩黃金的價格。

三佛齊本身是南海最強大的國家,而且掐死了麻留甲海峽,海船過往駐舶,都要收取高昂的過境費用,其國民習水陸戰,還曾經一度占領過真臘,因此對大宋的態度就有些“平等”,換句話說,就是這次沒帶夠錢。

結果蘇油搞了個拍賣會,公開公平價高者得,象牙濕婆神像最終還是歸了阇婆。

三佛齊使節大怒,拂袖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