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

應該說婦人們對石薇和蘇油的觀感是復雜的,但是現在她們面臨著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努力生活下去。

作為犯官家屬,如果沒有石薇出面,她們命運之淒慘可以想見。

慈濟院能讓她們收獲一份尊重,一份收入,能夠支撐其自己那個殘破的家,這就已經是戰亂年代裏上天的恩賜了。

何況石薇還養活了他們的孩子,切實減輕了她們的家庭負擔,孩子們不但有飯吃,還有書讀。

只要孩子們還能讀書,婦人們就有心氣兒,十年之後,自家兒子還是會進入交趾的精英階層,自己如今的家庭,還是會回到交趾的上流社會。

蘇油和石薇從來沒有給過她們這樣的保證,但是蘇油和石薇就是這樣做的。

想不透這些的人,在這場覆國的大動亂中,已經為上一個王朝陪葬了。

婦人們很匆忙,手裏一般都還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見到蘇油也只是淺淺屈膝為禮,然後匆匆而去。

婦人們對蘇油的尊敬來自娃子們,娃子們在書院裏學的東西,可比以前學的復雜很多,但是學的道理,卻比以前簡單明了很多。

書院講的那些道理,就連自己這樣的婦道人家都聽得懂,合情合理,淺顯明白。

五講四美三熱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熱愛大宋、熱愛官家、熱愛父母。

學校管飯,還有加餐,孩子們偶爾還會偷偷帶一兩個小糕點,小糖果回來孝敬自己。

看著自家野孩子一日日變成懂事的小郎君,婦人們就覺得,自己受再多的委屈磨難都是值得的。對給她們的孩子帶來這種轉變的蘇油,甚至有一種感激之情。

找了一大圈,發現石薇正在書房裏與一名老道研究藥材配伍。

蘇油見到道長,連忙躬身施禮:“二十年不見,道長還是一般康健,就是頭發見少了。”

道長起身稽首:“善哉,明潤給出的題目,貧道整整花了整整二十年方才解出來,當真是百無一用。”

蘇油趕緊還禮:“道長太謙遜了,你以一人之力,帶動起一個學科,後世之人提到有機化學,成都青羊宮張張芷臯院士的名頭,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張道長就是當年在青羊宮發現杜仲膠是的守庫人,之後被張天師擡了品級,專門研究膠漆一門。

但是過程非常艱難,直到去年第一批橡膠草出來,張道長方才結合其余幾種植物膠,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硫化膠。

張芷臯取過一根膠皮管子:“明潤你看,這便是利用你尋來的膠草制得的彈性硫膠,我們用了擠出成型技術,將之制成了膠管。”

大興奮時期已經過去了,張道長現在充滿了科學家的風範——淡淡的裝逼範兒。

石薇喜滋滋地摸出一件寶貝:“還有這個,這是根據你的意見,設計出來的水銀血壓計和聽診器。”

蘇油問道:“試過了嗎?”

石薇說道:“試過了,我們在馬和牛的脖子上都試過了,很明顯,血液的壓力是由心臟的壓力提供的,因為汞柱的跳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

呃,馬和牛……

蘇油說道:“這個對醫學是有極大貢獻的,比如我聽說椰子汁可以通過針管直接輸入到病人體內,給病人補充養分……”

“真的?”石薇很感興趣:“那得試試……”

蘇油趕緊阻止:“先發明注射器吧,拿豬做實驗,從小劑量開始。”

說完取來一張紙,畫了個注射器的圖稿:“大致就是如此,針頭可以用銀針,如今你們用的銀針硬度不錯了吧?”

張道長點頭:“純銀的針都是老輩兒再用了,如今天師府的新手都用摻了銅和銻的銀針,硬度好很多。”

蘇油笑道:“空心針管的事情讓大石頭給你們搞定,就和空心面條是一個道理。”

蜀中利州路有一條河叫中江,江水從一個縣城當中穿過,縣城因水而名,叫中江縣。

中江西岸有個鎮叫譚家鎮,川中和陜西的貿易興起之後,譚家鎮成為商賈馬夫往來之地。

鎮上一戶人家叫譚老六,發現了商機,開起一家湯餅店。

為了招攬生意,譚老六夫婦挖空心思,發明了一種面條,“允直中通”,細如銀絲而中心有孔。

這種神奇的面條讓譚老六生意火爆,於是就有人給譚老六出主意,效仿眉山湯餅曬成幹面,這樣就能作為商品發售了。

譚老六覺得這是個發家的門道,制作出空心掛面,大受往來客商好評。

空心掛面的手藝驚動了中央,趙頊命利州路轉運司呈送,品嘗之後大加贊賞,列為貢品。

如今就靠制作這種掛面,整個譚家鎮都發達起來了,空心掛面因為其空心和成為貢品兩個特點,被來往客商稱作“藕面”或者“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