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

蔡確上前:“陛下,此風萬不可長。”

“南海遠隔萬裏,難於節度,所謂鞭長莫及者也。縱然得利,其利也轉運煩困,難入中國。”

“再者,如邊臣紛紛效仿,交趾之事,若發生在雄州,延安,渭州,則當如何?”

“陛下,聖人全謀而遠計,不當視一時所得失。故臣認為,不當重賞。”

吳充最近正在被禦史台黑整,這時候聞言出列:“陛下,朝廷制度,重罪之官,最遠逐貶至澹耳。而蘇油,李舜舉,王韶,皆朝中一時之重,可謂國之幹翰。”

“為了皇宋的安泰,三人橫滄海,赴絕域,折沖萬裏,方開創出此番局面。”

“按事以來,三司未與其一文支持,而前後交趾輸貢來易,不下數千萬貫。拓地萬裏,振興海貿,恩威並重,四境仰崇。”

“巨億之舟,蟻行於海,貢進之書,絡結於途,豈可以擅興邊事喻之?”

“冶州之鐵,入國用三分;廣源之金,過都下泰半。其余銀,錫,珍珠,玉貝,香木蛟皮,犀象玳瑁之屬,不計其數。”

“湄洲之利,蠻夷所不能及,而我大宋可笑而收之。”

“其地廣方千裏,一季三熟。於今不過數月,已得溇港圩田兩萬余畝,收獲兩季,蓄米數萬石,且兼利魚鹽,海貿,是我大宋又有一兩浙路也。”

“此戰乃應諸國所請,因時局而生,大宋乃是為了護佑諸國蕃船而戰。”

“這哪裏是興邊事而啟戰端呢?這明明是自衛啊,難道強盜殺至身前,我大宋還要開門而揖之?”

“大宋處處占理,從諸國的國書,陳述,皆可一目了然,蘇明潤,李舜舉處置政務,可謂細致周祥,在這件事情上,大宋哪裏有一點瑕疵?”

“王全斌平西蜀,未見此功;曹魯王滅南唐,差獲其利。”

“蘇明潤此舉,乃宰執才度,所見者自非一時,而利足萬世!”

“禦史台風聞奏事,固然是其事權。然一旦交趾有事,就以為必定是邊臣構釁,頗加臆想揣測之後,深構彈章,詆毀重臣。我朝台諫,自歐陽文忠公後,日漸驕橫,此非朝廷設禦史台,糾核制衡群臣之衷!”

首相直接向禦史台開炮,殿中頓時大嘩,吳充是不想當這個宰相了?!

事情的起因,是蔡確操作的一起大案。

韓琦判相州時,有三個盜賊在鄉裏打家劫舍,其後被他們的鄰居趕出了居住的地方。

團夥老大很生氣,認為打劫不成,主要是被保甲們聯合起來打亂了搶劫步驟,於是老大給倆徒弟下了一個指令:“今後劫人,有救者先殺之!”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劫盜團夥又去搶劫另一戶人家。那戶主是一位單身的老嫗,三劫盜將她縛起來,“榜棰求貨”,嚴刑拷打,逼她交出財物。

老嫗哀號,鄰居聽到哀號之聲,心中不忍,便過去勸說劫盜:“這老人家也沒什麽財產,你們這麽將她打死了也沒有用。”

盜魁的徒弟牢記師父的命令,轉身先將這位“多管閑事”的鄰居,幾刀刺死了。

官府很快就將三名劫盜抓獲,簽書相州判官陳安民,相州法司官員潘開,按《宋刑統·賊盜律》的規定:“強盜不得財,徒二年;……傷人者,絞;殺人者,斬;殺傷奴婢亦同;雖非財主,但因盜殺傷,皆是。”判三名劫盜死罪。

經河北西路提刑司核準,死刑被執行。

好像很簡單,然而就在三年之後,去年,這案子又被翻了出來。

行中書刑房堂後官事周清,對此案的判決提出質疑,認為適用的法律條款,存在瑕疵。

因為按照熙寧間修訂的新法,“凡殺人,雖已死,其為從者被執,雖考掠,若能先引服,皆從按問,欲舉律減一等”。

周清認為,如果根據這條條文,那麽在本案中,通過之前團夥老大對徒弟“有救者先殺之”的教唆,可以斷定,這個團夥裏,老大才是首領,是這個殺人案的主犯。

而動手殺人的兩個徒弟,只是執行團夥老大的命令,應屬從犯。

另外他們被捕後,三人“至獄先引服”,這就屬於自首。

因此依照熙寧新法,使用新法的減刑條款。

而相州當地的地方法院,卻判他們死刑,之後刑部也沒有駁正,是存在瑕疵的,這屬於“皆為失入死罪之錯判。”

失入死罪,就是官府錯判,殺了不該殺的人,這屬於重大失職!

周清之所以這麽上心,是因為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搞了一個激勵措施。

“若刑房能較審刑院、大理寺、刑部斷獄違法得當者,一事遷一官。”

周清原為江寧府的司法官,很有才幹。

王安石一直很欣賞他,做了宰相之後,便提拔他拔進了中書刑房。專門負責抽查往年的刑事判決档案,檢查是否有錯判、誤判或者疑點,提出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