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

透明的東西,反光又太強烈,不容易顯出雕工,除了鑲嵌之外,就是素面手鐲或者大平面的葉子,如意,珠子,更能體現翡翠的美麗。

尤其是有了鏡面的鉑金作為底托後,那種沁人心魄的艷綠色,那種一汪綠水將要溢出的視覺效果,的確非凡。

一大堆的東西,用去了蘇油一個半月的薪水——八百貫。

當然這是成本價格,石頭是買寶石的時候真臘珠寶商給的添頭,蘇油只相當於出了個人工費和配飾費而已。

在拋光工藝達到之後,“水頭”和“膠感”這種說法,才能在珠寶上表現出來。

石薇的穿著與蘇油相近,一貫都比較素淡,等蘇油將手鐲和耳珰給她戴上之後,李舜舉就在一邊嘖嘖稱贊:“郡君早該適當佩戴一些飾品的,還有大學士也是,君子玉不離身,你們都是有身份的人啊……”

石薇笑道:“這個可太不方便了,我平日裏還要練武,也要去慈濟院舉子倉,戴上這些零碎,諸多不便。”

“是,就是備上幾套,怕萬一有需要的時候而已。再說我一直隨身帶著龍老送我的印章,也算是玉不離身了。”

蘇油說著將折扇打開扇了幾下:“身份又不在穿著配飾之上,只在別人心裏。”

說完將折扇一收:“硨磲大件,雕琢好了?”

李舜舉正看得入神,不由大怒:“你將扇子給我打開!”

蘇油哈哈大笑,將扇子丟給他,李舜舉趕緊打開,上邊是一首小詩——“停橈橫水中,舉目孤煙外。借問吳溪人,誰家有山賣。”

後邊一行小字:“元豐戊午春望,聞太子少保巡邕交吳溪,想見風采,恨不能從也。中書舍人京,寫寄開封。”

李舜舉看得愛不釋手:“蔡元長這字實在是漂亮,就是詩真的不咋地,幹脆下次我作上一首,你讓他也給我寫一幅?”

蘇油擺手:“蔡元長現在天天侍奉陛下出草,怕有些忙不過來,一點文思可能都用到應付敕文上去了。但你這樣明說,不是打人家臉嗎?”

想了想說道:“要不這把扇子你先用著?”

李舜舉氣鼓鼓地將扇子還給他:“人家都寫明了太子少保了,我還能用?沒那福分!”

石薇取出一個紙包:“這是給李公你配置的涼茶,天氣暑熱調理一下也好,謝謝你盡心替我們督造這套飾品。”

“唉這個可好。”李舜舉將藥包接過:“有勞郡君了,我這就是舉手之勞而已,來來來,我帶兩位看看這裏的精品。”

這裏不少都是蜀中來的工藝匠人,很多還是蘇油的舊識,當年把蘇油恨得牙癢癢的,因為蘇油提出的工藝標準對他們當時來說,的確高到了難以想象。

不過十多二十年後再回頭看,現在的他們,成了讓別人難以想象的那群人。

賣給老外的那些東西,雖然鑲金嵌寶,依舊上不了台面,真正的精品,那都是要準備送入宮內的。

第一個房間裏,幾名工匠正在編織牙簟。

牙簟就是象牙席,在漢代劉歆《西京雜記》中就有有漢武帝“以象牙簟賜李夫人”的記載。

用象牙絲編織的席,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夏天鋪墊時,較草席、竹席更為涼爽宜人,是當時的重要貢品。

《魏書·韓務傳》也有記錄:“韓務除郅州刺史,獻七寶床象牙席。”

制作的原理,大致是“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

李舜舉之前根本就不相信堅硬的象牙可以制作成柔軟的席子,是蘇油知道後世故宮裏有這個東西,歷史上也的確有這樣的記載,才決意在象牙產地試一試。

經過多方查閱交趾典籍,終於找到了安南人制作象牙絲的古法,通過藥水將象牙泡軟,然後順著紋理劈制,最後得到了寬度不足三毫米,厚度僅零點五毫米的牙絲。

工藝恢復出來之後,編制就是蜀工竹絲編工匠們的長項了,他們甚至能夠利用牙絲正反兩面細膩度的些微區別,編織出表面看上去雪白潔凈,就著陽光方能顯現出暗紋的精美藝術品。

再用大錦做地,絳錦鎖邊,檀香木盒盛放,方能完工。

除了材料珍貴,工藝也是妙至毫顛。

很神奇,很美麗,很……奢侈。

相比牙簟,其余象牙制品都要下一等了。

看過象牙作,第二個房間,是硨磲作。

兩個巨大的貝殼立在房間裏,背面已經打磨拋光成光滑的白瓷色,正面兩位匠人,真好像老牙醫一樣,拿著雕刻筆對內面的雕刻進行仔細的拋光。

兩個硨磲殼,一個是海天雪島圖,一個是西方佛國圖。

海天雪島圖,是準備進獻給趙頊的,西方佛國圖,則是聽說太後身體不好,進獻給太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