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

李舜舉又懵了:“什麽意思?”

蘇油寫了一行小字推過去:“這篇檄文如何?”

李舜舉看了看,上面就十個字——“一丁十五畝,上稅兩分五。”

“啥意思?”

“就字面意思啊,大宋對占城人的承諾,怎麽樣?前三年免稅我都沒好意思寫上去,主要是考慮到交趾郡百姓的感受。”

李舜舉喃喃道:“你這是……披著轉運司的皮,搞王小波均貧富那一套啊……”

蘇油趕緊制止:“別瞎說,讓耕者有其田,這難道不是每個士大夫應有的夢想和抱負嗎?如果讓占城人實現這個目標,我會覺得很光榮,很自豪。”

李舜舉將紙條合起來:“阿彌陀佛,這還真是大功德了,這十個字放出去,那還不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想多了。”蘇油笑道:“不過總是好過沒有是吧?如果都監沒有意見的話,我就讓《南海時報》發表社論文章了,給交趾郡百姓普及一下大宋的稅制,以及,大宋新納版圖熟地的政策。”

李舜舉笑道:“你這是給交趾郡百姓看的?而且我大宋稅制那麽復雜,你一篇小小文章能講得清楚?”

蘇油說道:“我大宋田制,大略分民田和官田兩類,官田交租,民田交稅,行兩稅法。大體北方每畝年納一鬥,南方每畝年納三鬥。”

“除此之外,還有地方上名目繁多的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錢,進際錢,蠶鹽錢,曲引錢,如今還有市例,免役諸多新花樣。”

“這些負擔全加到一起,那就重了。”

“但是這些東西裏邊,有多少是農人實際應繳的?又實際能收上來多少?大宋百姓三年交兩年,抗稅都抗成了‘常例’,歷朝歷代也是沒誰了。”

當然這些還只是地主的負擔,落到佃戶身上,剝削更多一層。

“既然如此,何不幹脆免去?交趾占城百姓思想質樸,說這麽多這麽細他們也搞不清楚啊?”

“所以就將兩浙路的標準,兩年大體租賦除以三,算作一年平均,兩分五,不少了。”

其實蘇油一直以來並沒有在這上頭做得有多好,隱戶隱地這樣的硬骨頭,他也沒有去直接碰過。

他從來都是采取迂回策略,先搞出自己能夠掌控的大量土地,搞出吞吃人口比例的各種產業。

然後地方上的隱戶們就自動踴躍冒了出來,等到隱戶們冒出來之後,耕種隱地的人口銳減,地主們拿著地掙不了錢,問題也就不得不跟著暴露出來。

然後政府將之夾雜到開荒成果裏邊,采購改造重分配,你好我好大家好。

於是地方上賦稅田畝增長明顯,人口也爆了出來,官吏們一個個考績優良,小蘇少保政聲卓著,吏能天下第一。

李舜舉好心提醒:“明潤你得小心啊,當年李師中在廣南擅自除稅,被禦史告發,可是罰了一回俸祿,降了一次官的。”

蘇油說道:“所以這十個字,是給老百姓看的。給中書和官家看的時候,就得詳加解說了,將這兩分五是怎麽算出來的,掰開了揉碎了給他們講解。”

“不過都監你放心,我估計啊,陛下和宰執也看不懂,請三司成立專案考證,可能他們又會嫌太麻煩。”

相對於單獨的地稅,兩分五已經很高了,不過交趾是三熟之地,加上蘇油廢除了所有苛捐雜稅,交趾人民的幸福指數,其實是直追兩浙路和蜀中的。

民間又已經開始有偷偷給蘇油造生祠的了,蘇油一如既往地嚴厲打擊,然後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回庇護南海人民的神靈,又變成了南海龍王三太子的老師。

南海三太子龍師少保!穿的是紫袍戴的是大宋官人的襆頭!說到天上玉皇大帝那裏去,他敢信?!

一丁十五畝,上稅兩分五!

《南海時報》刊登了評論員文章,交趾路回歸大宋即將兩周年,交趾路的官員們,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一直在整理適合地區發展的政策和思路,為了讓交趾百姓正式成為編戶齊民做好長足的準備。

經過各方磋商,最廣泛程度的吸取意見和建議,以及和中書的爭取後,加上陛下的恩慈,最後交趾地區的丁稅,定在畝產一季的兩分五厘!

交趾水田,普遍是一年三收,但是陛下考慮到交趾地區民生還很艱難,百姓收入普遍比較低下,積蓄也不豐盛的情況下,特意設定了這麽低的稅率。

交趾路轉運司,響應陛下號召,在此基礎上,還整體免除了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錢,進際錢,蠶鹽錢,曲引錢,市易錢,免役錢,寬剩錢等苛捐雜稅!

交趾路轉運司,將為交趾路提供足量的交換貨幣,百姓可以通過出售多余的物產,給自己贏得利潤,除了交糧,也可以繳納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