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

風波之後,散朝了,沒人再關心三個禦史的命運。

而蘇油,被趙頊留了下來,君臣單獨奏對。

密奏,在趙頊的寢宮外的偏殿,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外臣到過的地方。

趙頊的居所其實相當簡樸,但是勝在方便,這些都是蘇油開內裝設計先河的功勞。

有一個舊被褥都舍不得換的仁宗在前,趙頊簡樸的居所,也讓蘇油驚訝不起來。

趙頊看了蘇油半晌:“其實我還是喜歡外路密折裏邊的那個蘇明潤。”

蘇油笑了:“剛剛那是在朝堂之上,其實臣自己,也喜歡外路密折裏邊的那個自己。”

趙頊哈哈一樂,被蘇油這個古怪的說法給逗笑了:“聽你這話,倒還真是原來那個蘇明潤。”

蘇油答道:“臣其實一直就是自己,不過公是公,私是私,即便在外路,章奏裏也是剛剛在朝堂上那樣,而在給陛下的密折裏,才是一些瑣碎和私事。”

趙頊又樂了,笑完之後才正容說道:“日子還是過得快啊,明潤,這些年,辛苦你了。”

蘇油也正容說道:“陛下萬幾宸函,其實自王相公去後,陛下才是真的辛苦。”

趙頊抿了抿嘴唇,似乎有些觸動,群臣裏邊,每一個都認為,皇帝為天子,為江山社稷操勞,本就是理所應當,不操勞的那種,那是無可置疑的昏君。

“你才辛苦”這種話,也不可能從別的任何一個臣子的嘴裏說出來,他們只會進諫君王勤政,做到他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可就這簡單的一句話,讓趙頊心裏感到一陣溫暖。

以他他倔強的性格是不可能承認的,傳統的人,認為那樣會讓自己顯得有些軟弱。

趕緊切入正題:“你的條陳我每天都在細讀,越讀越是心驚,原來大宋還有這麽多的問題。”

蘇油說道:“陛下,那些固然是問題,但既然看到了,我們就想辦法解決就是。”

“以陛下之英睿,也不勞臣來提醒。或乾綱獨斷,或托付臣僚,總能辦理得周祥。”

“現在臣要說的,才是對陛下真正的建言。”

條陳裏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還有能比那些更嚴重的?

趙頊肅然改向:“明潤你盡管說。”

蘇油看著趙頊,認真地說道:“事關臣的身家性命,臣本來不想說的,因為不說出來,朝政一樣能做。”

“但今日太皇太後回護如此,讓蘇油感愧莫名,因而,蘇油還是想要說出來。”

趙頊突然想到了當年曹太後對自己說過的話,蘇油這樣的臣子,實在是多智多能,他只需要隨便動動心思,都能比別人賣十分力氣都過得好。

這就導致別人辛苦才能得到的東西,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反倒是養成了無欲無求的性格。

如此散淡的人,不缺錢財,對官位爵祿也從來都不稀罕,那他憑什麽還要全力輔佐君王?

幸好他重情,也只有通過感情來籠絡,君臣投契,才能得其死力。

趙頊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太皇太後還記得蘇油六歲時寫過的詩歌,讓趙頊不由得暗自感慨,自己還是不如她老人家。

趕緊說道:“明潤言重了,就算歷代賢臣,成就也難有能與你相匹的,朕又不是昏君,豈能不知?”

“你這個少保,是朕早就定下的,可惜諸子福薄,未得教誨。”

“我看扁罐機智靈動,明潤你教育之功,莫非也是娘胎裏帶出來的?以後朕的孩子,也要交給你看顧,你可不能推辭。”

“如今建言,我只有受教之心,豈有怪罪之理?”

蘇油趕緊躬身,還不敢推辭,只好說道:“臣多謝陛下看重。臣要說的,其實很簡單——陛下,親政十年,還記得即位之初,是怎樣的心情嗎?”

趙頊一下子愣住了。

即位十年來,自己每一天自問都在進步,努力學習處理政事,努力學習典章制度,努力學習聖人經典。

對老臣如司馬光,王安石,呂公著,無不是禮敬有加,就是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和教誨。

漸漸的,在學習當中,在群臣的理念分歧當中,趙頊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觀。

王安石去後,趙頊開始實際全面掌控朝政,在和宰執們的鬥爭當中,漸漸表現出能力和魄力。

可以說現在的臣僚,都是他刻意提拔的,他們能夠成為宰執的最大原因,只有兩個字——聽話。

現在這場變法,已經從王安石的意志,趙頊支持;變成了趙頊的意志,底下只有執行,沒有支持。

支持他的那些人,多是如蔡確李定這種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高遠的政治理想,支持趙頊也只有一個原因——固位,幸進。

有理想的那一代,已經凋零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