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

蘇油立刻說道:“陛下如果要用,一定要先試小州邊郡,再按政績擢升轉序。”

“如呂惠卿,李定那樣的路子,我蘇家人不走。”

趙頊覺得奇怪:“你不是常說天理人情嗎?刻意打壓親人的仕途,可也失了人情。”

蘇油笑道:“陛下誤會我了,子由雖然跟著三位長者學了一肚子的本事,但是畢竟沒有親自錘煉過實務,重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

“那既是對國家負責,對陛下負責,也是對自己,對家人負責。”

“同樣的,大臣給陛下舉薦合適的人才,也需要將他們放到恰當的位置上,陛下仔細考察其能否之後,再決定是不是放到更關鍵的位置上,同樣都是對國家負責。”

趙頊也不是笨蛋:“明潤這是話中有話?”

蘇油將茶沖上,看著幹綠的茶葉在玻璃蓋碗中逐漸展開:“就跟泡茶一樣,做官也需要火候。”

“即便是人才,也要一步步來。陛下,接下來臣要上的條陳是軍事,其中一條就是擇帥,選將。”

“關於徐禧的任命,臣實在是不太贊同,他關於西夏易與的話,臣更不贊同。”

“如果他在臣的面前,那臣要問他,如何得出的這個結論?”

“關於西夏的國情,民情,他知道多少?西夏一年的新增人口,牛羊,馬匹,糧食,鋼鐵,各有多少?”

“人口如何構成?平日裏常備軍人有多少?裝備戰力如何?極端情況下能動員出多少?裝備戰力又如何?”

“西夏人的機動能力有多大?最近有多少能力突出的將領?哪些軍隊強悍,哪些軍隊弱小?將領的性格如何?將領之間的關系如何?”

“如果要和西夏進行戰爭,我們的預設目的是什麽?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做哪些準備?糧草要多少?軍備要多少?要動員多少戰士?”

“進行過軍事預演了嗎?我軍的戰鬥力,機動性,後勤能力,得到保證了嗎?”

“我們能維持多長時間的戰爭?能對付多少人?”

“西夏有哪些可以被我們拉攏的力量?”

“天時地理如何?人心向背如何?戰區附近,水源,河流,草木,都是什麽情況?”

“會不會被設伏,水攻,火攻?”

“還有最重要的,占領西夏之後,後續的計劃是什麽?選擇什麽樣的治理方式?哪些官員可以派去任職,對他們有什麽要求?這些東西,討論過嗎?”

“交趾之戰,變起倉促,故而臣只有應急面對。”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謀定而後動,尋找戰局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備預防。”

“郭逵在陛下的任命之下,從陜西前往交趾征討,先是士兵水土不服,其後忽略了李常傑的軍事謀略,最關鍵的,是完全錯估了交趾水軍的能力。”

“我水師要是沒有寧海軍這支新式水師,戰局將演變成福建廣東水師被交趾人殲滅,郭逵不得過江,甚至會被截斷歸路!”

“故而那一戰,其實大宋贏得非常僥幸,獲得勝利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敵人犯了比我們更大的錯誤,他們完全不知道我大宋新式水師的巨大威力。”

“所以那一仗,不是我們勝了,而是他們敗了。”

這話說得非常古怪,但是趙頊理解了,那一仗要不是蘇油用重建的寧海軍千裏增援,能打成什麽樣子,實在是難講。

“後來收占城就好多了。”就聽蘇油繼續說道:“在臣心裏,那是一場無聲的戰役;而臣認為,才勉強算得上真正的勝仗。”

趙頊也不得不服氣,占城收得實在是太漂亮了,也正是因為占城收得太“輕易”,才讓他又雄心勃勃了起來,感覺三五年拿下西夏不是事兒。

高遵裕為什麽在河湟呆著?道理很簡單,他是趙頊的舅舅。

趙頊要舅舅成為自己的臂助,與舅公曹佾相制衡,就得讓高遵裕立功。

趙頊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舅舅先在河湟初步建立戰功,這樣差不多升到節度使,然後在平滅西夏中作為主力再立大功,成為舅公那樣的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民間稱呼的“使相”。

然後趙頊就可以給母親的家族大加恩賞,同時效仿祖宗杯酒釋兵權的慣例,讓舅舅“回家享福”,榮居幕後,削弱太後家族在朝堂的控制力,同時又可以讓高家的勛戚地位再次得到加強,起碼再過一百年不褪色。

算盤倒是打得很漂亮,就只有一個問題——沒有問問西夏人答不答應。

而蘇油最擔心的,恰恰就是這個。

高遵裕也是武將勛貴之後,善言詞,曉武略。先是真宗時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英宗時,曾任鎮戎軍駐泊督監。趙頊即位,以其與夏人交涉得體擢知保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