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

蘇油嘆息一聲,心下已經判定,韓純彥說的,大體是實情。

北方四路的情形,後世一句出名的話可以總結——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加上這裏是保守派反王安石的大本營,代替常平倉大部分職能的發運司,卻是新黨把控的部門。

王安石在的時候還好一些,王安石去後,他的繼任者們,更是將發運倉當做打擊和威脅政敵的重要武器。

韓純彥拱手道:“少保,剛剛言語激憤,不是針對你,相反,少保在兩浙,南海,以海貿份額作為刺激,鼓勵海商們往河北運糧,緩解北方糧荒,我們北方士民,都是感激至深的。”

蘇油點了點頭:“看來世兄對北方四路的問題,講解深刻。你說得對,消滅兼並,不是要消滅兼並的人,而是要消滅產生兼並這一現象的根源,否則便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韓純彥心裏暗暗松了一口氣,蘇油來相州肯定是事出有因,要是回朝後以兼並為理由,對北方士大夫之家下手,韓家的日子就難過了。

如今好像蘇油並沒有這個意思,那他此番前來,就是別的意思了。

當即拱手道:“少保,朝中可是有什麽議論?先君與少保雖然也有朝爭,然對少保才德,也是青睞非常,褒貶人物,也每與少保並況,常言‘五百年內,無斯人也。’”

“如有需要韓家的地方,還請直言不諱,我這便給大兄去信。”

蘇油說道:“汝家大人謬贊蘇油了。我此次出來,本是考察馬政,見河東情形,可以想見大名,雄州。正好有一個契機,便想著能否與世兄商議看看,能不能為改變四路局面,共盡一份心力。”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四路經水患旱情蝗災之後,如今地廣人稀,這是實情對吧?”

韓純彥點頭:“的確如此。”

蘇油又說道:“而在地廣人稀的情形之下,卻依舊兼並猖獗,民生艱難是吧?”

韓純彥再次點頭:“也是實情。”

蘇油說道:“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四路之地,其實是有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的?欠缺的,是有效的機制,和啟動的資金和契機?”

韓純彥苦笑道:“這論調,和朝中幸進太相似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拿出有效的辦法。”

“青苗,免役,保馬,市易,章奏之中說得那叫一個冠冕堂皇,結果無一不是敲剝百姓的工具,不知少保又有何辦法?”

蘇油點頭:“青苗,免役,保馬,市易。”

韓純彥先是大驚,然後又放松下來,哈哈大笑:“少保可真是詼諧。”

蘇油搖頭:“我是認真的。”

韓純彥一下子就傻了:“這……這個萬萬使不得。”

蘇油笑道:“青苗就是農業,免役就是差役,保馬就是畜牧,市易就是行商。其實真要是解決了這四個問題,四路振興,其實是大有希望的。”

“王相公眼光其實是沒有錯的,不過手法糙了一些,哪裏知道河北河東雖多雄烈之士,卻也經不起他那樣的糙法。”

韓純彥松了口氣:“只要不是拗相公那一套就行。”

蘇油說道:“我們先說青苗,我這裏的青苗,是指農業,但是並不是簡單的貸款給農人,然後撒手放任不管。”

“北方與南方不同,作物生長時間長,加上四路災荒頻繁,百姓們更喜歡種植小米,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耐存儲。”

“其實遠比小米高產的作物,是小麥,我從天方帶回的麥種,經過西南理工與陜西神禾塬找到的一種原生偃麥草進行雜交之後,得到了一種抗病性強,粒大飽滿,麥穗致密,成熟之後穗軸不折、可以自由脫粒選種,穩產高產的新麥種——萊山一號。”

這個在學術上叫做“遠緣雜交”,是西南農科在有了性狀雜交公式之後的新突破。

名字聽起來十分古怪,但是韓純彥一聽就明白:“《山海經·西山經》曰:‘又西三百裏,曰中皇之山;又西三百五十裏,曰西皇之山;又西三百裏五十裏,曰萊山’。”

蘇油微微一笑:“世兄也是學問博洽。萊,即來,古字之形,就是一株小麥。陜西路神禾塬,即古之萊山,《拾遺記》雲:‘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

“我家小妹培育出的這種麥種,是冬小麥,因生長時間長,分蘖多,一棵麥苗能夠分蘖多穗小麥,於古籍上記載的神禾類似,又因偃麥草發現於神禾塬,便以地為名。”

“不過小妹謙虛,不好以‘神禾’直名之,因此打了個埋伏,用了古地名。”

韓純彥已經顧不上和蘇油掉書袋了,一禾多穗四個字,已經讓他心癢難熬:“少保,不知道這種麥子,畝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