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

“諸位請看,西夏侵擾我大宋,目標不外乎兩路。”

“首先為永興軍的鄜延路。只要占有銀、夏、綏、宥、靜五州,即可攻取延州。”

“延州若下,則關中震蕩,進可直逼京兆府,之後沿汴渠攻伐河南府,開封府。”

“次則攻取河東路麟州。只要能攻下,則我河外府、豐二州必失。”

“之後夏軍退可隔河而治,進可取我太原。”

“太原若下,京畿再無遮蔽,千裏沃野,即成夏人馬場。”

“是以夏人欲得利,必寇我鄜延、麟府,而我欲據敵,也必守此兩地。”

蘇油點頭,老將們進入角色如此之快,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不由得插嘴道:“如此說來,其實對夏戰略,也不復雜,乃是增厚鄜延、麟府防守,然後在軍事力量對比發生逆轉的時候,找機會適當出擊,事情就解決了?”

幾個老將你看我我看你,郭逵嘆息道:“明潤所言自是正道,但是須知戰陣乃是以正合,以奇勝,沒有人會束手待斃。”

“西夏初起,力量對比自不待言,我大宋占了絕對的優勢,人人皆以為必勝,結果呢?”

折可柔說道:“結果就是大宋失於地利,被李繼遷牽了羊,最終李繼遷伏襲獲送往靈州的四十萬石糧草,並在遼國的幫助下攻取了靈州,聲威大振,改稱西平府,建為都城。”

種詁點頭:“正是,之後元昊襲破回鶻夜洛隔可汗王,奇取甘州,用兩年時間向西攻打吐蕃、回鶻,占據河西全鏡,繼而攻打蘭州諸羌,留兵鎮守凡川城,切斷大宋與吐蕃通路。將領地擴至十八州,境土擴達兩萬余裏,軍隊總計五十多萬。”

郭逵說道:“其實這也是朝廷在李德明時期遷延綏靖之禍,二十年中人家一直在極速擴張,而我們則懈怠了,坐視西夏壯大。”

“等到元昊親率大軍進攻延州,在三川口大敗宋軍,俘獲劉平;次年在好水川誘宋軍入伏,任福喪師之後,局面就徹底逆轉了。”

說完嘆了一口氣:“元昊乘大勝之威,轉攻麟、府二州,攻破寧遠寨。侍禁王世亶和兵馬監押王顯戰死,寧遠寨被放火徹底燒毀。”

折繼祖一臉的僥幸之色:“麟州城池完固,在兄長繼閔主持下,元昊不能攻取。便將兵鋒轉向府,豐。並且攻陷豐州,駐兵琉璃堡,縱遊騎抄襲麟、府間。”

“麟州乃是依山建城,最為堅固,但城中向來缺水,夏軍已圍攻三十晝夜,守城將士已經面臨被渴死的危險。”

“當時朝中已有人建議放棄麟州。幸而歐陽學士等人力排眾議,調張亢為並代都鈐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所以說大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尤其是北宋時期,其中一個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文人比武將打戰厲害得多。

張亢是儒臣,但是行事風格卻與一般儒生大相徑庭,與其兄張奎俱有聲名,但是兄長是標準官僚,弟弟卻是豪滑任俠,頗有張乖崖,陳季常之風。

當時有句順口溜,叫做“張奎作事,笑殺張亢;張亢作事,唬殺張奎”。

後人評價:“奎治身有法度,風力精強,所至有治跡,吏不敢欺,第傷苛細。

亢豪放喜功名,不事小謹。

兄弟所為不同如此,然皆知名一時。”

張亢有謀略,敢打仗、會打仗,之前李元昊未起之時,他就一再上書告誡朝廷需要提防,可惜沒人聽他的。

如今戰況危急,終於有人想起了他。

張亢到任之後,很快解除了府州的危困,並派兵支援麟州。

同時折繼閔針對夏軍圍城渴兵的方略,聽取了知州苗繼宣的建議,用城內汙水溝的汙泥抹城墻。

元昊看到這種情況,果然上當,認為是中了反間計:“諜謂我不庸戰,不三日,漢人當渴死。今尚有余以圬堞,諜紿我也。”

當即殺掉間諜,撤走了圍兵。

之後張亢到了,大展神威,終於讓一直順風順水的李元昊見識到了大宋戰術大師的風采。

張亢手下的萬勝軍皆京師新募市井無賴子弟,戰鬥力紀律性堪稱弱雞,於是張亢就連敵人帶自己人一起坑。

以三千人對三萬人,效仿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獲得了琉璃堡大捷;

和驍將張岊互換軍旗,讓夏人上鉤,以為那邊好打,主動出擊當時最精銳的張岊虎翼軍,雙方鏖戰良久,張亢卻突然帶著京中流氓子弟出來,攻擊夏人後路,取得了兔毛川大捷。

兩戰連勝之後,張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連續修築了清塞、百勝、中侯、建寧、鎮川等十多所城堡,在麟州北面構建起一套完善的防禦工事,徹底解除了麟府之危。

而從此後一百年,這套體系一直發揮著作用,三州雖然被夏遼包夾,卻再也沒有被攻陷過,可見其人眼光之毒辣,構思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