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

觀兒、扁罐、王彥弼,這一刻的臉上都充滿了仰慕之色。

觀兒的臉上,還有幾分自豪。

三萬多卷圖書陳列在一棟樓裏,這場面還是非常壯觀的。

觀兒小心的問蘇油:“大叔,我能看看嗎?”

蘇油說道:“可以的,不過這些都是真本文物,要看,也是要講規矩的。”

取出幾雙細棉白手套,讓幾個孩子戴上:“這裏的書籍很珍貴,有些是四五百年前的東西了。”

“書籍最怕什麽?就是火。因此這些樓,整體是鋼筋水泥結構的,木材用得很少。”

“這些書架,都是用浸泡了水玻璃的木材,即便拿火點,都點不燃。”

“好了,你們去選幾本吧,選好了,我再教你們這裏看書的規矩。”

扁罐和王彥弼直接擺手:“我們就不用了,觀兒你想看什麽,我們給你找。”

觀兒說道:“我想看看曾祖,姑爺爺,還有姑爺的字跡。”

這個好辦,不一會兒,三小孩就找出了幾本。

蘇油也找出了一本:“這是你姑爺編纂的一百三十二卷《六世會要》中的一冊,他的這套書冊,對如今朝廷整理《唐六典》《六朝會要》,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佐證材料。”

“而他的這部書,卻又是你姑爺爺肇始編纂,去世前交由你姑爺繼續,直到前幾年才完成的。”

帶著孩子們來到樓外的一間屋子裏:“這裏是觀書石室,藏書樓裏絕對禁止用火,這裏,可以有限度的使用。”

讓孩子們先將書冊放在門口的幾案上,蘇油來到石室中間,打開平板玻璃,將裏邊的汽燈點燃,之後又將平板玻璃關上。

整個石室變得非常明亮。

大玻璃隔幕四周有四張幾案,蘇油說道:“今晚我們就在這裏讀書吧。”

經過蘇油這一番做作,三個孩子哪裏還敢瞎胡鬧,這哪裏是讀書,這簡直就是朝聖。

知識的殿堂,在三個小孩的心中,變得異常的宏偉莊重。

石室安靜了下來,一大三小開始閱讀起來。

扁罐和王彥弼已經練了一年多的書法了,書法之道講究章法傳承和筆意創新,士大夫家的孩子一般得從十歲腕力初成正式開始,然後一直精進到死。

扁罐和王彥弼有石薇督促練武,因此力氣較大,比別的孩子提前了一年。

除了藝術意趣的培養熏陶,這還是正經的坐功。

誠心正意,書才讀得進去。

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

倆小子最近覺得自家的書法好像進步不小,有點飄,蘇油今日除了讓觀兒看看自己曾祖的藏書外,也有讓倆小子看看北宋大書法家的文字的意思。

別以為只有蘇家人獨步,小瞧天下英雄。

果然,就見倆小子對宋敏求的楷法驚嘆不已。

這一次造訪可貞堂,對觀兒來說,更是一場心靈的風暴。

這一棟樓的藏書,三萬多冊,只是可貞堂的冰山一角,這一處封閉式的大型樓群裏邊,除了外圍的一圈外,裏邊還有好多棟獨樓。

每一棟,都有特殊的意義,裏邊收藏的,是蘇油翻刻的大宋其它藏書樓的作品。

每一棟的牌匾上,同樣復刻了一家家原樓的牌匾。

博古堂,斜墨莊,溫氏書樓,程舍人藏書樓,傑樓,白杜萬卷樓,獨樂園,安樂窩……

這些書樓,都圍繞著中心的一棟更大的建築,也就是這處地方名字的由來——可貞堂。

畢家是士大夫之家,雖然窮,但是書籍其實也有不少,不過架不住觀兒這種嗜書如命的小書蟲拼命地讀。

大叔帶她來到了這裏,觀兒覺得自己就好像掉進了米缸裏的老鼠。

這麽多的糧食,何年何月才吃得完啊……

蘇油的閱讀速度是後世看網絡小說養成的功底,非常快快,不一會兒就看完了一匣子的書冊。

將書冊裝了起來:“今天就到這裏吧,把書收起來,歸還原位。”

三個小的照做了,等到他們再回來石室,幾案上多了三張黑色的卡片。

卡片是賽露絡制作的,上面有著精美的花紋色彩,還有金銀箔的嵌花。

蘇油說道:“這是高級借書卡,一人一用,不得外借旁人。”

“擁有這種借書卡的人,可以借閱可貞堂的所有書籍,現在可貞堂只發放了三十多張,那些人,都是我大宋一等一的文化名流。”

“除了陛下,還有老族爺,大蘇,小蘇,司馬學士,介甫相公,景潤姑父,小姑姑,邵伯溫,蘇元貞,晁補之……無一不是一時俊彥。”

“觀兒你是三十五號,扁罐三十六號,彥弼你三十七號。希望有一天,你們的成就,能夠超越其他的持卡人。”

觀兒將卡片珍而重之的捧在手裏,激動得眼睛裏都泛起了淚花:“謝謝大叔!謝謝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