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為易

蘇油卻又說道:“官員有自己的執政風格,有的寬有的嚴,在制度允許的情況下,根據民情做適當的調整,其實也沒什麽。”

“但是千年以來,就沒有‘不教而誅’的道理。”

“聽聞百姓作舍道旁者,副使與李稷共創使納‘侵街錢’,有這事兒吧?”

李察趕緊說道:“這是應中書和軍機處的要求,檢查陜西境內幹道,保證陸路交通順暢的舉措。”

蘇油笑道:“副使不用解釋,當年我在汴京城,規定騾車進城需要帶糞兜,否則罰款,不比你這個還要嚴酷?”

“但是舉措要得到效果才行,如果百姓繳納了侵街錢呢?那幹道被侵占就成理所當然了?”

李察不再說話。

判官路昌衡有些憤然:“國公是對我們陜西執政頗有不滿嗎?”

可不是嗎,從轉運司正副使,經略使,都被蘇油懟了一遍,要說不滿,也頗說得過去。

蘇油連頭都沒擡,繼續在本子上記錄,說道:“路判官想多了,剛剛說了,這個會,大家暢所欲言,才能找到陜西治政上的缺失。”

“當別人提出意見的時候,我一般會分析他說得對還是不對,並不在意對方的身份和立場。”

“如果問題在他,那我就不必計較,如果問題在我,那我就不憚改正。”

“剛剛路判官以為我是對陜西治政不滿,其實是理解錯誤。恰恰相反,我對陜西的治政很滿意。”

“陜西本來是一個落後地區,從五代之後,就已經凋敝到了極處,之後西夏崛起,屢次入侵,更是讓陜西雪上加霜。”

“如今邊疆鞏固,蕃夷順服,西夏不敢再肆虐,民生得到長足的恢復,人口已經從四百萬突破到了千萬,這些和各位,以及各位前任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不過如今陜西面臨了新的局面,我們就需要總結新的形勢,尋找出新的出路。”

“呂公和李副使提出的方案,也是方案,我只是列舉出兩個方案的不合理處。同樣的,我提出的方案,你們也可以如此。也只有如此,最終才能磋商出一個盡可能完備的方案來。”

“我這套做事方法,呂公在南海可能知道,也請路判官不要想多了,我們還是說回陜西吧。”

“大家看問題的眼光都很犀利,知道一旦西事大舉,最重要的就是後勤,而轉運司就逃不開轉運之責。”

“陜西方面的軍力,舊軍加上義勇,鄉弓手,上番軍,蕃勇敢,其實不下二十萬。如今經過多方裁撤,精挑細選,留下了六萬。”

“這六萬人如果出征,由陜西本地供給,問題不大吧?”

範純粹大松了一口氣:“這個沒問題,義勇,鄉弓手之類,如果守土,其實是不耗糧秣的。”

“陜西諸倉如今已然豐足,如果只有六萬人出擊的話,糧秣供給,沒問題。”

“不過這轉運……”

蘇油在筆記本上記錄了下來:“一會兒我會和範兄你核實數量,那第一個問題就解決了,舊軍六萬人的糧草,由陜西本路供給。接下來第二個問題,高國舅的新軍。”

李察說道:“新軍的待遇太好了,陜西一路供給有些難,除非將待遇降為和舊軍一般。”

蘇油搖頭:“這個不可能,好在我已經和高國舅商定,新軍的後勤,由新軍自行負責,甚至連舊軍出境之後,也將一體由新軍統籌。”

呂惠卿大喜:“若是如此,陜西路可以義務再犒勞部分軍需,範運帥你說是不是?”

範純粹說道:“正是!如果明潤能保證不讓陜西百姓負糧隨軍出境,那我陜西路轉運司,另外無償提供四萬石糧食都可以!”

“二位可是打的好算盤。”蘇油都樂了:“不過……我原則上同意。”

“軍機處的意見,是先期將糧食送往四路前進基地,即狼渡,渭州,延州,麟州。陜西是中路,也是最重要的一路,因此籌備的糧食也最多。”

範純粹問道:“多少?”

“四十萬石。”

數字一出來,所有人都是大驚,這哪裏是十萬大軍,這是……五十萬大軍一戰的消耗!

“這麽多?”李察有些揪心:“四十萬石糧食,十萬大軍,人均四千斤?需要這麽多嗎?”

蘇油說道:“有備無患嘛,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打敗夏人,而是要實現長期占領。”

“要防備夏人行堅壁清野之策,就需要保證我軍在無法就地補給的情況下,堅持占領一年以上。”

“可能還要救濟當地難民,按這樣算,四十萬石都可能不夠。”

範純粹傻了:“這是……這是……”

蘇油說道:“占領漠南。不是漢武帝驅逐匈奴的那種打法,大宋要的,是永久性地占領整個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