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

說完將地圖打開鋪到幾案上:“如今永興軍路的電報還沒有架設好,電報只到了渭州。”

“渭州情報送達汴京,中間經過洛陽,興洛倉,鄭州三次轉發,只需要兩個時辰。”

“現在環州雖然被圍,但是鎮戎軍的環州形勢奏報,每日尚能正常送達,說明陜西路和永興軍路之間的重要通道青牛川,還在我們的手裏。”

“如果是正常情況,罔萌訛圍困環州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斷環州外援的後路。”

說完用手一指地圖:“青牛川出口,環州側後方的大順城,為夏人所必取!”

“此乃兵家必爭之地。夏人取了,就能扼控我陜西援軍的入口,可以安心攻打環州;如果還在我軍手上,鎮戎軍隨時可以赴援出擊,與狄詠成犄角之勢,反將罔萌訛夾死!”

孫固看著等高線地圖,覺得自己的老花眼有些暈:“那為何罔萌訛又不取呢?”

蘇油將一份情報遞給他:“罔萌訛乃梁太後的面首,梁太後命他到前線,一來是想讓姘頭得些軍功方便升賞,二來,難說沒有分梁永能兵權的企圖。”

孫固皺眉:“明潤,此等汙言穢語,豈可在陛下面前提及。”

蘇油趕緊躬身道歉,然後說道:“梁永能乃夏國名將,肯定也知曉梁太後的意思,於是順水推舟,遣罔萌訛出兵,實則不懷好意。”

“夏人以部成軍,軍隊多以部落同族相集結,根據鎮戎軍的奏報,此次入侵的夏軍,合計兩萬人。”

“而根據平夏城的奏報,梁永能的大部,仍舊部署在葫蘆川一線,帥帳也還在蕭關,根本沒有移動。”

“因此臣估計,環州的夏軍,不過就是罔萌訛的本部兵馬而已,兩萬人,怕是把部族都算進去了。而梁永能所行的,乃是借刀殺人之計。”

孫固問道:“那為何範純粹和李稷坐視不救?還有高遵裕幕府依舊在華陰?”

蘇油說道:“因為不值得啊,環州城中如今壯丁不下三萬,勁卒不下四千;城外賈嵓尚有五百遊騎,手下搞不好還糾合了蕃漢勇敢。”

“四月也不是可以因糧於敵的季節,如今戰事已經過了十天,夏人只有五日之糧了,我實在看不出罔萌訛有打下環州的可能。”

“狄詠的人品為臣所素知,斷不會隱瞞軍情,賈嵓看來也非常聰明,二人裏應外合,臣覺得罔萌訛不但討不了好,搞不好還要折在環州城下!”

“不過今年兩川的麥地收成恐怕要大打折扣,樞密院應當行文三司,命李稷準備糧秣,安撫蕃人了。”

“另外還要提醒狄詠吸取教訓,告訴他那兩個寨子設置得很好,夏人去後需要立即重建,而且軍力要更多,烽燧要設置,斥候要更遠,以便接應。”

……

“快快快!”一隊宋軍在安排蕃漢混雜的人群過河,朝著前方環州城撤退。

牧人們趕著牛羊,正從三架臨時搭建起來的浮橋和一架主橋上通過。

狄詠帶著軍士們在橋邊守衛。

前方已經出現了夏人的斥候,狄詠抽出騎刀,一打馬:“跟我上!”

本在幫助驅趕牛羊的軍士們立即勒馬掉頭跟上,以狄詠為基準,很快在奔行中形成了一支鋒矢陣型。

夏人斥候見到狄詠反應如此迅速也嚇了一跳,放棄了正在追趕的那隊百姓,轉身跑了。

狄詠奔至這隊百姓旁邊,發現竟然是一支歌吹隊伍,問道:“後邊還有百姓嗎?”

一個頭上紮著巾帕婦人焦急地說道:“我夫君還在後面,他在掩護我們。”

狄詠一皺眉:“你夫君是哪一隊指揮手下?”

那婦人喊道:“不是,他以前是渭州義勇,跟石娘子打過諒祚的!”

狄詠再不猶豫,對手下招呼一聲:“走,救人!”

這一小隊騎軍繞過百姓繼續北去,婦人看著他們的背影,轉身對隊伍眾人說道:“快,加上最後一把勁,前邊就是環州了!”

狄詠一行人,成行進隊列來到一處山口,就見前方有數十夏人遊騎圍住了一片松林。

夏軍指揮見到狄詠的人數,渾然不懼,喊了一聲,遊騎們放棄了松林中的目標,呼喝著揮舞兵器,朝著狄詠他們殺了過來。

狄詠回刀入鞘,拿起掛在鞍邊的鋼弩,撥馬成與對方以側身相對的狀態,與身邊十多位騎手叩擊發射。

短矢射出,眨眼飛過百步,將對方兩名騎手從馬上射落了下來。

狄詠勒馬減速,身後第二隊十余騎越出,同樣又是舉手發弩。

這一次戰果要好了一些,對方又是三五人落馬。

如此三輪後,對方已經損失了十數名騎兵,雙方相距已經逼近二十馬步。

狄詠已經再次出現在了隊伍最前方,馬速已經提升了起來,手裏武器已經變作了騎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