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

家梁皺著眉頭:“此子智計無雙,唯有一法可破。”

梁永能摳著城墻垛口的泥縫:“山南諸道麥熟,山北眼看開始收割,宋人必定覬覦我之河套,那就該是從環慶出兵!”

家梁說道:“唯一的破法,就是不受敵情幹擾,只以保住我河套熟麥為主,布置軍力……”

“梁兄,我要立即回朝,請太後頒發懿旨,搶收黍麥,至於熟透沒熟透,顧不得了。”

梁永能點頭:“等天明,我就去磨臍隘布置。”

到得天明,監視臨川堡的兩名使團成員回來了,說是使團離去後不久,南邊又來了一支人馬,其首領指揮責罵知寨,如何沒將夏國使團截住。

知寨信誓旦旦,說堡下一直安靜無人經過,兩人還為此大聲爭吵起來。

其中一名夏人膽大包天,摸到了寨墻外面,偷聽到知寨跟指揮求情,而指揮卻惱恨非常,說是經略相公放走家梁後,卻又翻悔,認為家梁智計超絕,必不中計,還不如攔截殺掉。

別說求情,自己沒能追上家梁,這罪責都難免。

眼見天光漸亮,兩人不敢再逗留,連忙奔回蕭關。

梁永能得到這條情報之後,決計不再遲疑,立即點兵八萬,朝白馬河歸德川集結,準備在那裏堵截由環慶入侵的宋軍。

八月十六,宋夏和談破裂的消息傳報到汴京城,趙頊立即發布了討夏檄文。

“朕聞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

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悸,斯謂備矣。

有國曰夏,屢世跳踉,苟存草間,因時乘據。

域本華夏故疆,民乃蕃漢兼雜。

皇宋馨仁,垂民險辛,乃授爵帛,命自劬育。

不意中山狡險,狼心負義;梁國倉惶,鴟目睽恩!

斷絕貢路,施暴邦鄰;蔑淩宗主,殘虐民人。

王師往懲,強狂懼喪,秉常新履,俯首更聞。

乃興漢制,立綱常,斯始知有人倫矣。

然文治初恢,權臣纂命;蠻膻未易,牝雞司晨。

王緒隳搖,衣帶泣出於楚宮;臣忠敬慜,血書哀達於秦廷。

悖妄之行,驚震海宇;逆忤之操,汙噪明堂!

皇綱惟序,帝業惟仁;明修德任,艱負民膺。

宗主之義,存亡繼絕。綱常之序,上下區明。

不憚西邦之窮小,惟憚僚蕃之絕祀。

殊忌逆臣之肆惡,不忌遠險以遙征!

車騎長驅,雷奔電叱;旌麾浩蕩,日曜雲移。

帥臣宣義,無侵毫末;酋首唯誅,毋濫群黎。

或簞食壺漿,倒戈伐罪。

或閉門靜待,自守清居。

倘若舉亂行狂,蜉蝣一日;切莫馳狷負勇,穴蟻無遺!

此聞!”

檄文以聖旨的方式下達,這就意味著,宋國將對西夏進行一場國戰!

而汴京與六路都經略司之間的報文往來,一下子變得頻繁起來。

蘇油這次一反常態,不再像以往那般大戰一起,逾月不奏,而是事無大小,能打電報請示就打電報請示。

最後逼得趙頊不得不命令新到的章惇趕緊履行提舉軍機處的職責,把蔡京空出來調到電報班,專門處理“軍情摘要”,每日先行擇選重要事務匯報。

八月十七,趙頊親臨軍機處,主持會議並制定最後方案。

方案議定:由熙河路經制使李憲率熙河、秦鳳軍約十萬,進攻蘭州,西平節度使董氈派大將篤喬阿公率蕃兵三萬隨同此路;

中軍調撥囤安新軍拱衛,組成核心力量,囤安軍大將為蘇烈,參軍王厚。

環慶路都總管高遵裕率兵八萬七千,會同環慶蕃兵出慶州;涇原路副都總管劉昌祚率兵五萬出原州,隸屬於高遵裕,兩路會攻靈州。

這一路為最重要的中路大軍,核心中軍由感義、鎮國,定國三軍拱衛,其中感義新軍高遵裕自領,定、鎮二軍指揮為劉世恒,曹南;

此路後方,還有蘇油、李若愚、種詁親自率領三千學院兵殿後。

簽書涇原路經略司事王中正,率河東路軍六萬出麟府,並密詔注意防禦遼國援軍,內地增派的京師十二路將新兵,隨同此路;

這一路軍力最弱,但是作戰目標也最小,蘇油還是給王中正高配了控鶴新軍,統軍蘇熾火,參軍孫能。

鄜延路由種諤率鄜延軍九萬三千人出綏德軍,進攻米脂,奪取銀、夏,由王中正節制。

麟府折家軍和折家蕃部數萬兵馬也附在此路;

鄜延經略使沈括坐鎮延州,為右路大軍提供總調度。

涇源路經略使吳安持坐鎮渭州,為中路和左路大軍調運糧草。

這就是進攻西夏的總兵力,合計五路,四十余萬!

樞密院下發《五路對境圖》,按戰略計劃,各路軍最終目的都是要會攻靈州,屆時由號稱代替趙頊出征的宦官李若愚統一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