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

與宋人控制地區不同的是,董氈控制的青唐,如今卻矛盾重重。

董氈是唃廝啰的三子,年輕時也算是一代雄傑,可如今老病纏身,權力逐漸被其妻喬氏奪走。

喬氏為了鞏固其權位,排斥了長子藺逋比,卻和繼子阿裏骨打得火熱,青唐勢力,幾乎被二人抓在手中。

阿裏骨本於闐人,少從其母給事董氈,故養為子。

在阿裏骨崛起的過程中,董氈的兩大舊臣,青宜結鬼章和溫溪心,又被侵占了很多利益。

由於阿裏骨非唃氏家族,所以部族中反對他當權的也不少。

青宜結鬼章的忠誠度尚可,卻被喬氏和阿裏骨忌憚,不是特殊情況下,不會再讓他掌握兵權。

而溫溪心則直接倒向了大宋,尋找到機會突然偷偷離開了青唐城,回到了自己部族所在地邈川,甚至還帶走了董氈的親子藺逋比。

這是王厚在青唐秘密外交事業上取得的突破性勝利,之後宋人就好像當年扶持董氈那樣,開始扶持藺逋比。

而喬氏屢召無用,董氈卻不聞不問甚至暗中縱容,讓藺逋比已經處於實際上的半獨立狀態。

可以說,青唐如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多方勢力糾纏在一起,處於隨時爆發的邊緣。

李憲如今攜唃廝啰長子長孫木征,董氈長子藺逋比,舊臣溫溪心帶著大軍前來,大軍沿著青唐重要的河流宗哥川河谷一路前進。

這一帶的景色,與洮河、黃河諸水兩岸又有了些不同。

這一帶,還是以畜牧業為主,所謂“善逐水草,以牧放射獵為主,多不粒食。”

不過農業和農業機械已經引入,宗哥川“川長百裏,宗河行其中,夾岸皆羌人居,間以松篁,宛如荊楚。”

“川皆活壤,中有流水,羌多依水築屋而居,激流而硙。”

而讓青唐真正強盛起來的,卻不是農業畜牧業,而是商業貿易。

西夏的崛起,讓傳統的絲綢之路受到嚴重威脅,在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後,西夏對過境商人開始征收重稅,沿途“夏國將吏率十中取一,擇其上品,商人苦之”。

於是來往於宋朝和西域的商隊和貢使,只得繞道青唐,改走青海故道。

當時,在青唐城東就居住著好幾百家往來做生意的於闐、回鶻商人。

唃廝啰,當年就是被於闐的長輩帶到青唐的。

阿裏骨掌權之後,因為他本來就是於闐人,也非常重視這條商道的維系。

聽說於闐使節繞道遠海朝貢宋朝,阿裏骨立即命人前往於闐、高昌諸國,告訴他們如果願意走臨谷城故道朝宋,他願意提供保護。

於是商人皆趨鄯州貿易,以故富強。

鄯州就是後世的西寧,這個稱呼是唐代的稱呼,如今是青唐的“首都”,宋人更多將其稱為青唐城。

李憲看著清澈的激流和不斷出現的磨坊,青稞地,以及趕到路邊對大軍禮拜的蕃人,對一邊陪同行軍的溫溪心道:“刺史,這地方,不下江南啊。”

溫溪心一直看著前方不斷對蕃民安撫開慰的木征,聞言才道:“是啊,青唐自大首領帶領族人定居以來,就是依靠著宗哥川絲綢舊道,日漸繁盛。”

“這就是青唐的命脈。”

宗哥河是青唐人的稱呼,在宋人的稱呼裏,這條河叫湟水。

湟水經過青唐的林金城,青唐城,宗哥城,灑金坪,邈川城後,從東玉關開始,到匯入黃河的寧川堡那一段河流,就成了大宋,青唐,與西夏的天然國境線。

湟水和黃河的交匯處,有一座大城,從漢代開始,千年以來一直就是華夏政權和吐蕃、西域政權的必爭之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城郡。

中唐以後,該地被吐蕃所占,成為“西羌”之地,直到王韶開熙河,才重新將之拿了回來,定名為河州。

此次李憲所率領的西路大軍,除了蘇烈所帶領的囤安軍,王文郁所帶領的騎軍當中,有部分漢人以外,絕大部分都是蕃人。

蕃人是木征和俞龍珂召集過來的,但是和以往集兵不同的是,木征和俞龍珂此次只管招人,交由宋人統一編帶,幹預的力度比以往強了很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憲才敢迎著湟水北上,在邈川招攬了溫溪心與藺逋比,進駐灑金坪,逼近青唐腹心宗哥城。

名義上,李憲是來接收董氈組織的十三萬仆從軍,實際上,卻是來亮肌肉的。

阿裏骨立即以董氈的名義派遣篤喬阿公和青宜結鬼章帶領大軍在宗哥城擋住李憲的去路,讓之前就來到青唐城的宋朝聯絡官李庸前去交涉。

得知李憲是前來接收仆從軍,同時代表皇帝來犒賞董氈,並且校閱兵馬之後,阿裏骨才松了口氣,親自前來和李憲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