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

九月,六路都經略司的後勤軍需發遣中,多了幾車敕牓。

很快,西夏境內各處要津,流傳開了一份宋廷的招諭。

“睠茲西夏,保有舊封,爰自近世以來,尤謹奉藩之職。

忽奸臣之擅命,致弱主之被囚,迨移問其端倪,輒自墮於信約。

暴驅兵士,直犯塞防,在神理之莫容,因人情之共憤。

方切拯民之念,宜興問罪之師,已遣將臣,諸道並進。

其先在夏國主左右並嵬名諸部族同心之人,並許軍前拔身自歸,及其余首領,能相率效順,共誅國讎。

隨功大小,爵祿賞賜,各倍常科。

許依舊土地住坐,子孫世世常享安榮。

其或違拒天兵,九族並誅無赦。

蓋天道助順,必致萬靈之歸,王師有征,更無千裏之敵。

咨爾士庶,久罹困殘,其堅向化之心,鹹適更生之路。

敢稽朕命,後悔何追。”

鑒於劉昌祚已經帶軍轉到了涇原路,六路都經略司給他命令:“本路兵悉出界,更不赴涇原。其本路兵當用糧草、丁夫,令涇原轉運司照會。”

這是允許劉昌祚暫時脫離高遵裕的管束,自由擇機從涇原路出兵。

之後六路都經略司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

“緣邊諸路毋得妄稱西賊犯境,多務殺戮,恐致生羌驚疑,有誤招納。”

“諸軍出界,專責總領兵官照應防護糧草。兵與糧相須一體,令常相依附。”

“諸路應投來首領等,令邊臣密問以夏國變亂,及今點集屯聚處所動息以聞。”

“各路深入夏境,須依《偵騎操典》,多放斥候,一方必分十班,一班三至五騎,哨及五十裏外,以觀察進退要區,提防掩伏之敵。”

鄜延路經略使沈括言:“與種諤議所留兩將兵,遣一將出界,留一將及先留畸零兵以守疆埸。”

種諤言:“涇原路經略司申明全師出境,境內卻以何軍兵為備?臣詳朝廷先遣徐禧於諸路措置,所定防守人數,以義勇、保甲、諸軍年高人及不隸將兵出戰,自當依詳法式。”

六路都經略司回復二人:“全師出境,疑多後患,為萬全計,各路必留二將守衛,斷不可違。”

“徐禧措置,涇原路經略司依此施行,令謁六路都經略司,詳敘方略,若效或即推行六路。”

蘇油從來不會對一個人一棍子打死,徐禧的小九九雖然多,軍略也不過爾爾,不過在各路各地各城搞調研,制定防守的兵力配置,這一點水磨工夫,蘇油還是非常欣賞的。

每路留兩將拱衛,然後以義勇保甲和退伍軍人等民兵看守大後方,蘇油也認為此議可行,便要求徐禧來都經略司陳述方案。

與此同時,王中正和李憲也送來奏報,說是招攬西夏人的露布已然生效,很多很多結約人戶來降。

六路都經略司回復:“各路來降人戶,可妥為安置,發給青幹芻儲,使活諸牲度冬。首領給歸順旗及錦袍,銀帶賜物一應從豐。然即需剪發、刺手,使難反復。”

戊子,趙頊的詔令到了:“熙河路都大經制司,鄜延路經略司,已出兵破西賊。慮賊並兵一路以拒官軍,令高遵裕前移兵馬下寨,以制賊勢。如涇原、環慶行軍庶事就緒,即相度乘機進討,不須拘以原定日期,仍具節次以聞。”

“涇原趨興、靈,道路便近,川原凱闊,易得水草。故前令高遵裕領環慶路兵,合涇原之師結為大陣,取涇原路進討。”

“今昌祚已分兵,即從六路都經略司議,可分兩路,待出界後相機合軍,仍歸高遵裕節制。”

“王師出境,令盧秉應分守寧夏,並聽蘇油處分。”

“洛苑使苗履、左侍禁寄班祗候李庸,為入西番撫諭使副有功,各遷一官,減磨勘年、賜帛有差。”

戊戌,熙河路都大經制司言:“蘭州古城東西約六百余步,南北約三百余步。大兵自西市新城約百五十余裏將至金城,有天澗五六重,僅通人馬。”

“前遣前軍副將苗履、中軍副將都大管勾王文郁修築諸城堡,前軍將李浩專提舉。”

“自夏賊敗耱之後,所至部族皆降附。今大城已備,招納已多,乞建蘭州為帥府,以鎮洮為列郡,以浩為熙河蘭會路安撫副使兼知蘭州,王文郁、苗履為本路鈐轄。兼復趙濟,令兼熙河、秦鳳兩路財利事,應副軍須。”

趙頊下詔獎喻:“今官軍既城亭鄣,外縶其手足,又為戰樞,內沖其腹心,謀攻之術盡於是矣,亟為上善。”

“朝命為致賊之計,見城蘭州,內所以自固,外不妨致敵,即可精選漢蕃勁騎,謀趨巢穴,不待更敕。”

戊戌,詔:“鄜延路近奏,西賊遺書於境上,有侮慢之言。料賊意以點集屯聚已久,利在速戰,冀取僥幸。其令種諤審察賊謀,務在審重,勿因忿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