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

這道菜吃起來軟嫩鮮美,富有營養,點上幾顆枸杞,色香味俱全,特別適合李舜舉這樣的老人,是滋補佳品。

而沙蔥羊肉餃子做法簡單,全靠食材取勝,這一帶戈壁河灘上野生著很多的沙蔥,只需要加一點花椒水、姜汁,和胡麻油、蔥花、羊肉餡、鹽拌在一起包成餃子下鍋煮熟就成。

考慮到李舜舉年邁,蘇油連胡椒粉都沒放。

就算這樣,已經讓李舜舉吃得不像一個老頭,反倒像一個剛從球場下下來的軍士。

發菜到了後世,已經成為國家一級保護的珍貴植物,可在現在,戈壁上到處都是。

加上冬季所有植物都已經凋零,現在反而是采發菜的最佳時機。

清代李漁曾經寫到:“菜有色相最奇,而為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生之頭發菜是也。浸以滾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於藕絲、鹿角菜。”

蘇油殷勤地給李舜舉布菜:“公使別凈吃餃子啊,那玩意兒哪裏都能吃到,來來來,這個卻是不容錯過……”

“這是啥?”

“這是發菜,做法與南海海蜇頭,鹿角菜差不多,不過口味卻比那兩樣更好。傳說,漢代蘇武牧羊北海濱時,便是以之充饑。”

“是嗎?”李舜舉懷疑地看著蘇油挑過來的長絲:“你少來,司馬遷記載蘇武牧羊,‘渴飲雪,饑吞旃’,吃的是節杖上的羊毛墜子。”

蘇油笑道:“羊毛能吃?吃了能不死?讀書最怕囫圇吞棗,生冷不忌。”

“這個菜與黑羊毛差近,史遷記錯了也不一定。不管是不是吧,總之此物補血,化痰,止咳,尤其清腸胃,解積膩,那是一等一的好東西。”

“是嗎?那等我巡視完軍中,便帶一些回去,這冬日裏不見菜蔬,日子難過得緊。”

“那宮使不妨多吃一些。”

高遵裕和石勇對視一眼,這玩意兒還有這功能?不約而同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發菜。

見幾人吃得停不下來,蘇油說道:“冬日裏,傷風咳嗽積膩都時常發生,聽說陛下最近也身有不適。要是國舅和宮使覺得這道菜還不錯的話,可以從蕃人那裏采購,制成幹品,給太後和陛下進上一些。”

高遵裕說道:“國公你為何不進?”

蘇油說道:“別提了,前段時間關於三路建設的問題,不合多了幾句嘴,範公上奏說是我說的,結果陛下就下了申斥,說要我先管好軍事。”

“我怎麽還敢獻吃食上去?這個事情啊,只能由你們來最合適。”

李舜舉說道:“那就我和國舅來吧,當年歐陽永叔聞蔡君謨進小龍團,驚嘆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國公乃文壇華翰,國士楷模,這種風議,能不沾就不沾。”

蘇油說道:“宮使多慮了,今年河套的生蕃難過,我是實在不忍心見他們饑羸而亡,能多一份生計,好歹也能少死幾個人。”

李舜舉肅然起敬:“京中那些徒知議論之輩,真該好好聽聽,來,我敬學士一杯。”

……

涼州,河西最大的沖擊平原,漢羌交雜,民風彪悍。

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精騎在漢唐時為天下之冠,素有“天下鎖鑰”之稱。

夏人立國,將涼州立為“陪都”。

涼州城頭,一名身著厚皮袍的蕃人,正在樓台上向東觀望,他的身邊,站著一位師爺模樣的漢人。

如今的涼州城,人心惶惶,圖幹部和野利部進入休屠澤之後,涼州成了一座毫不設防的城市。

連太守都跑了。

涼州人便推舉了兩名當地豪強大戶出來做頭領,兩人都是豪商,蕃人叫野利榮緒,是曾經輝煌一時的西夏後族,後來因部族中進獻了鋼甲之術,被家梁納入麾下,和圖幹部一起成為了生產祁連青鋒鐵的重要部落。

自從野利皇後被沒藏氏誣死,野利氏大遭屠戮,僥幸躲過屠殺的余部避禍青唐之後,野利部對嵬名氏的忠誠度,就已經談不上了。

剩下的,就是個利益問題。

鐵鷂子鎧甲和青鋒劍,賣給夏人收獲的利益更大,這就是他們來西夏的原因。

到後來,家梁和他們一起改造了冶煉技術,又打通了西域和青唐的聯系之後,圖幹部和野利部的日子就過得美了。

山高皇帝遠,兩個部族一手倒賣軍器,一手倒賣玉器,一手倒賣絲綢瓷器,連宋國大豪商唐四郎都被驚動,派遣專人來與他們合作。

野利榮緒身邊的那位漢人,就是唐四郎的手下,據他自己說,叫宋遠。

如果懷戎堡的老悉多見到他,一定會認出來,這位就是當年在黃河邊接應李清,最終功敗垂成的的宋軍小隊頭目。

遠處出現了一支騎軍,清一色的九原駿馬,全幅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