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

兵部侍郎貝中撒辰躬身道:“興慶府積蓄尚多,兵器守具不缺,臣已發給城中十四以上男丁軍器,命上城防守。只是……”

“只是什麽?!”

“只是之前奉皇後旨意,城中搜檢丁壯,合畿輔三州之民,共計十萬生丁,帶去了順州,之後又發了五萬麻魁……”

梁乙埋頹然坐到了椅子中,一臉頹喪之色:“難道真的要出門跪降?”

城防使益麻黨征一身戎裝,高聲喊道:“如今尚可一戰,臣奉守職,尚有宮衛三千,此時不上城守禦,猶待死宮門也?”

益麻黨征是青唐董氈的弟弟,董氈重新倒向宋國之後,家梁就一直在做青唐的外交工作,梁氏以官爵啖董氈父子,拒不受。而黨征心慕之,於是乘間投奔家梁,走投夏國。

梁氏得益麻黨征大喜,不過也沒有放他回去,而是以宗女妻之,封駙馬都尉,一步步混到了興州城防使。

又聽益麻黨征說道:“城外尚有十數萬百姓,能逃到這裏來的,都是心向大夏的忠心之人,也是捷力之輩,不如放入城中,點選可戰,不是立刻多出數萬兵力?”

經略司正聽嵬名謨鐸立即說道:“城外之人,焉知沒有宋人細作?盡入城中,萬一作亂如何?”

益麻黨征不耐道:“作亂,有劍耳!如今事急,頭痛當醫頭,腳痛當醫腳。如果宋人兵臨城下,迫他們附城,則是瞬間多了十數萬攻城之軍!”

梁乙埋猛然一驚:“有理!趕快開放城門,先放百姓們進城!”

益麻黨征拱手去了。

馬院承旨嵬名理直一直在沉吟,這時候試探著問道:“宋軍來勢洶洶,口口聲聲,所為者不過是陛下。要是……要是太後宣旨撤簾,還政於陛下……是不是,就可以搪塞一陣,至少讓宋人不站在理兒上?”

梁太後看了他一眼:“朕也不是好權之人,如今大權不是也都交給皇後了嗎?要還政,也得要有政可還才是。”

嵬名理直趕緊說道:“不過就是一個名目而已,宋人也搞不清楚我們的蕃官稱謂,丁努、呂則、芭良、昂聶之類,大不了就給梁氏諸臣換個稱呼而已,其實還是該幹啥就幹啥。”

“太後也只是下詔還政,只要陛下周圍都是太後的人,相國還在,和以前,不還是一樣的嗎?”

禮部侍郎張聿正說道:“正是此理,而且宜早不宜遲,靜州到此不過四十裏,旦夕可至,危機迫在眉睫。”

禦史梁阿格說道:“要是宋人堅持要誅我梁氏滿門呢?”

張聿正說道:“沒有這個道理,宋人律法森嚴,梁氏有太後與皇後之尊,不容加刑。”

“宋國《刑統》,罪至重者,乃謀反、謀大逆,獲其罪者,父子十六以上皆斬,不及親族。”

“因此其法典之上,是沒有‘族誅’一說的。”

“若太後及時還政陛下,發國書與大宋益西威舍,以其仁慈之性,必當約束諸將,不會大興殺戮。”

諸臣議論紛紛,又說要和的,有說要戰的,莫衷一是。

經略司正聽嵬名懷逋說道:“禍在眉睫,而援軍尚遠,就算虛與委蛇,亦要熬到兩路大軍回援。”

“於今之計,只能一邊與宋人訂立城下之盟,一邊發使臣讓遼國救援,並令兩路大軍回師勤王。”

“還有,將河西割讓給董氈,告訴他唇亡齒寒之理,如果夏國沒了,下一個就是青唐。請他斷宋軍的後路!”

就在這時候,之前去開城門的城防使益麻黨征卻又入殿報告:“太後,大相,梁屹多埋回來了,臣已帶到,正在宮外候旨。”

梁太後頓時擡起頭來:“叫進來!”

梁屹多埋從殿外進來,一見到梁太後和梁乙埋就噗通跪倒,大哭道:“太後,叔父,侄兒回來了!”

梁乙埋問道:“宋人如何能在一夜間冒出這麽多的船舶?屹多埋你可知曉?”

梁屹多埋哭道:“這個侄兒的確不知,侄兒抵達靈州,益西威舍留侄兒在呂家渡水寨相商,那個時候,水寨中空空如也。”

“在考察侄兒乘坐的舟船之後,益西威舍方才打造船塢,尋來的木頭卻又都不堪用。”

“侄兒每日虛與委蛇,直到有一天,益西威舍來責我欺瞞於他,說他好心同意談判,夏國卻只為拖延時日,出動大軍出擊應理關。”

“侄兒正自心喜完成太後大相重托的時候,益西威舍卻將我帶上靈州城頭,那時候我才知道,大宋竟然一夜之間變出兩百艘巨舶!”

“不僅如此,侄兒後隨益西威舍一路過來,才發現他們不但有船,甚至還在臨河鎮,架設了一道跨越黃河,能六馬並行,供兩輛巨大的車輛交錯的大橋!”

益麻黨征點頭:“都管所言是實,臣與入城的靜州百姓打聽,他們也說宋軍在靜州下遊十裏搭建了一座大浮橋,大軍正源源不斷從對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