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

趙頊如今也非常老練了,臉上也看不出什麽來:“那就再等等吧。”

蘇軾和蘇油比起來,當然蘇油更重要,他是真怕,不過是害怕朝中這樣風議一起來,對蘇油不利,怕蘇油有想法。

轉而誇獎蔡確:“六部效率大為提升,年前秋熟、秋稅、漕運、南海綱運、年初大朝會,讓我很滿意。月初寧夏三路要人的事情,尚書省要抓緊辦好。”

蔡確拱手:“是,臣告退下去便督促蔡京。”

停頓了一下:“不過蜀國公的奏章,有些事情不太妥當……”

“哪些事情?”

“是這樣,去年大豐,朝廷歲入首次突破了兩億貫,但是支出也不菲,因為西事的原因,多參耗了六百萬貫,收支相除,也就增加了三百萬貫而已。”

“今年朝廷列支預算的時候,移民和刺激民生將成為重點。”

“蘇明潤的建議,是在丁稅不占當地主要稅源的地區,如蜀中、兩浙、汴京施行。”

“而臣有疑問,這三處本來人口就已經很稠密,如此一來,不是會更加密集嗎?”

“所以臣覺得,如果要攤丁入畝,應當先於人口稀少的地方,如河北、福建、陜西先行,是不是更為妥當?”

這下輪到趙頊裝逼了,這問題他早就跟蘇油討論過,道理早就掰扯清楚了:“如果簡單的考慮,當然是人少的地方需要刺激,人多的地方需要壓制。但是只要深入去想一想,卻不是那麽回事兒。”

“首先就是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丁稅在我大宋繁華的三處,不是大的收入來源,攤入田畝後,對地方政府來說,並沒有什麽負擔。”

“還有就是正常收稅的問題,三處地方,經蘇油治理後,新法是執行得最好的地區,是地冊最明晰,春秋兩稅收繳得最好的地區。”

“攤丁入畝,丁稅化為田稅,當然要從田稅最穩定的地區做起,其它地方,三年只能收兩年,只怕效果不會太好。”

“還有就是人口素質的問題,三路教育發達,民智開化,商業興盛。百姓出外行商很普遍,對移民並不抵觸。”

“大宋要刺激人口增長,但是希望刺激的是讀書識字的那部分人口的增長,是在編人口的增長,是稅源的增長,是能為國家創造價值的那部分人口的增長,而不是容易成為朝廷負擔的那部分人口的增長。”

“很明顯,大宋經濟最發達的三路,是最好的。”

“至於仆射說到的那些問題,有,但是就得通過另外的方式去解決。”

“首先在三處地方,移民政策,要和治理詭名結合起來,只移五等戶以下,這對於逃稅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而逃稅的問題,三處地方,遠比其余諸路大得多,一旦治理好了,朝廷的利益,也大得多。”

“還有寄食廂軍的問題,三處地方最發達,寄食廂軍也最多,化解這部分負擔,對朝廷,對地方最有利,也最容易得到支持。”

“三處地方,田畝訴訟最多,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最突出,攤丁入畝刺激人口,和移民相結合,有入有出,能讓資源得到最大的緩解。”

“還有三處人口最多,同樣,對人口增長的刺激就最大,大宋在這些地方得到的人口,會比用同樣的措施,在其余諸路施行,得到的增長最多。”

“攤丁入畝的目的,是為了刺激人口增長,同時還要讓人口素質得到提升,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不能在執行的時候,忘了這個根本目的。”

“攤丁入畝我們一步步的來,先在最容易施行的地方施行,施行起來後,必將會造成一些變化,比如諸路的人口,可能會想方設法,向這三處流動。”

“其實就算不施行,人口不都在向繁華地區流動嗎?不過諸路的壓力會更大,地方官府,很快迫於政績的壓力,奏請比效三處地方施行。”

“這樣一來,法令推行的主從關系就變了,不再是朝廷強迫他們執行,而是他們主動要求效仿……仆射,對你也是有好處的噢……”

趙頊的話裏邊有很多的新詞兒,不用問,蔡確知道是誰的主意,拱手道:“陛下聖明,宸幾之間,鞭辟萬裏,燭照天下。很多方面,臣都沒有想到這麽深,這麽細。臣惶恐。”

在宰執跟前當了一回老師,趙頊不由得心中暗爽:“知道了就好好去做,朕對愛卿,寄有厚望。”

蔡確說道:“臣感激涕零,還有,蜀國公的奏章裏,大用夏國八姓,揀選八萬精兵,加上如今的萬五新軍,劉昌祚三萬騎軍,即將編練入三路的三萬五千新軍,合計十五萬強軍,是否……”

趙頊看了蔡確一眼:“軍事非仆射之責。”

蔡確趕緊躬身:“是,臣想問的是,要供養這十五萬大軍,加上蜀國公條陳裏邊的各處道路水利,田畝開墾,興商辦廠,這些尚書省不得幹預,這事權……是否過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