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

不待細問,陳昭明立即給幾位老帥指出鐵路的缺點,比如線路固定,不能爬山。

不過即便是這樣,也讓郭逵大為惱怒:“國公這是掉錢眼裏邊去了嗎?只看到從銀豐監往蘭州倒騰金銀的好處,看不到這神器在軍事上有多大的作用?!”

趙頊舉手制止了郭逵,倒騰金銀你知道對國家有多重要嗎?沒有金銀,能有你說的這神器?這路太貴了,一萬貫一裏呢!

韓絳的軍事才能其實也一般,他呆在這裏的最大作用就是聯絡各個部門,獲取軍機處想要的情報。

見趙頊臉色不好,韓絳趕緊說道:“郭帥你先別急嘛,我們不說這路修多長怎麽修,先說說看,作用在哪裏?”

郭逵立刻說道:“速度!”

說完將指揮棒朝地圖上一指:“從洛陽到膠州,一千六百裏,兩日可至!這條線上的所有軍隊,可以集中調用!”

“為何騎可勝步?就是速度快,能利用速度的差異,集中兵力以點破面,以多打少。”

“有了這條路,無論敵人進攻這條路上的哪一點,他面對的都是這條線上的全部兵力,五十萬大軍!”

“這條路,就是我皇宋的命脈,就算河北被破,大敵長驅,汴京也一樣安若磐石,再無城下之盟!”

陳昭明趕緊提醒:“一列火車十節車廂,載重也不過八萬斤而已……”

“那就多來幾列!五十列,就是兩萬人!”

“兩萬新軍,可以在任何時候投入這條線上的任何一個戰場,會是什麽局面?!”

郭逵又拿指揮棒指向線上一個節點:“有了這條路,我可以一日之內,投送兩萬新軍到大名,再奔赴太原、真定、河間,相比以往,節省了多少時間?”

“搞!”趙頊頓時下定決心:“一千六百萬貫!值得!”

經過郭逵一解說,所有人都明白了這項發明,在軍事上是多麽的重要。

光拉糧食拉軍器都有大用!

……

蘇油這幾天很高興,連騎馬都是飄的,他已經完全沉浸在了工業革命萌芽的迷夢裏不可自拔。

直到收到汴京的一封電報,要求將鐵路人才,機車興趣小組,所有資料圖紙,詳細實驗數據,連同沈括這個寧夏路轉運使都被召回朝擔任工部侍郎之後,蘇油才意識到事情大條了。

郭逵還通過軍機處發來了一封十六個字的電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濃濃的嘲諷。

蘇油是真沒往那方面想,後世淮海戰役,也沒見那邊利用鐵路打出什麽花兒來。

所以他的心目中鐵路,一直就是經濟命脈,而不是軍事命脈。

等到收到郭逵的電報和朝廷的密令,蘇油才反應過來,靠,真的也,原來可以這樣玩!

郭逵的電報裏還有一分抱怨的意味,意思是說國公爺到底是文官,考慮事情的方向,和我們丘八終究不是一路的。

但是正因為蘇油是文官,因此對於這條幹線的規模有清晰的認識。

這是相當於隋煬帝開運河那樣的大工程,沿途的涵洞,橋梁,就是克服不完的難題。

一座灤河鐵路橋,清末造價就是三十萬兩白銀,雖然那時的火車跟現在不是一回事兒,但是那時候的鋼材價格,工程造價也同樣不是一回事兒!

於是他趕緊給朝廷打報告,要求慎重,先期進行線路考察,這可能是幾十年的大工程。

結果他完全多慮了,現在的朝中,有的是明白人。

陳昭明就明確指出,蒸汽火車頭是新事物,前期只做兩件事,一是勘測線路,二是試驗和完善機車的可靠性。

首先就是在汴京到陳留的六十裏,以及銀豐監到八番鎮的五十裏,先搞起來,進行技術積累和摸索。

第二步,就是在如今鐵路條件最好的地區,也就是汴京——鄭州——洛陽四百裏之間,修通第一段鐵路。

這段路在黃河南岸平原之上,一馬平川,道路基礎最好,市鎮最多,位置最重要,財力最充裕。

鄭州又是工業大基地,一切條件都具備。

有了這四百裏,嵩陽兵工廠的武器可以源源不斷支援兩地,三處重鎮之間的兵力可以自由調配,大宋就有了保底的底牌。

整個計劃分作三年完成,之後才是陳留到徐州,洛陽到京兆。

等到蘇油看完這個計劃,都不由得暗呼。

精彩,漂亮!

現在大宋的知識分子,還不是後世晚清那種內卷了千年之後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開始開拓的,發散的,積極的。

救國之道,他們一直在努力嘗試,也敢於嘗試。

哪怕是王安石那種飲鴆止渴的方法,他們都硬著頭皮搞了十年。

現在有了更好的方法,他們壓根就不會向滿清政府官僚們那樣,對新技術新產業大加反對和忌憚恐慌,連很多荒謬的理由都敢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