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

“一路從約昌城出於闐控制地區,進入黃頭韃靼和西夏控制的結合部,在沿著祁連山脈一路向東,最後在甘州沿著黑水折而向南,穿越祁連山通道的扁都口,進入青唐湟源地區。”

“之後過大通河,沿湟水而下,抵達牦牛城,青唐城,下邈川,入河州、熙州、從秦州入宋。”

“如今當然是出了邈川就直奔蘭州去了。”

轉運司上下發出一陣哄笑,這就是蜀國公之力了,八番街別說對西域胡商了,對宋人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另外一路,還是從且末城出於闐,之後就折向南邊,穿越沙漠,駝隊要走兩個月,才能抵達昆侖山。”

“翻越這裏,昆侖山脈的重要關隘——鐵堠關,就可以進入羌塘地區。”

“到這裏就進入了吐蕃,海西地皆平行,騎乘青海善馬,三日可到青唐城西面四十裏的林檎城。”

“兩條道路,對於商隊來說,都很難,原西夏雖然對西域控制不是那麽嚴密,但那也指甘州以東而言,甘州以西,商隊是不願意去的。”

“一來夏人稅賦太重,每一道關卡取走十分之一的貨物。二來商賈們所謀求的,最終畢竟是大宋的商品。貿易的終點,必須是大宋。”

“南路稍微安全一些,沒有夏人騷擾,但是自然條件卻又太艱苦。”

“尤其是約昌城到吐蕃那一段,先是漫漫千裏的沙漠行程,接著還要攀登雄駿的昆侖山爬上吐蕃高原。”

“除了這兩條,其實還有一條中路,不過走的人更是極少。”

“中路是祁連山的腹心地區,是連綿坡地,溝壑,草原和沼澤,這裏被亦牧亦匪的黃頭回鶻部落所盤踞。”

“唐朝時期,由於突厥遭的衰落,回鶻趁機崛起。”

“其後回鶻滅突厥汗國,建立回鶻汗國。”

“由於長期統治無道,回鶻內部動蕩不安,日益衰落,最終被其西北的黠戛斯滅掉。”

“回鶻滅亡後,各部紛紛外逃,開始大規模的遷徙。”

“其大部在烏介可汗的帶領下,從河套南下侵擾唐朝邊境,結果被唐朝滅掉,融入漢人。”

“小部則越過蔥嶺南逃,過了蔥嶺,又分作三部。”

“一部到了天山西北,和當地的葛邏祿等部落,建立了黑汗國,定都八剌沙袞。”

“一部遷徙到天山東南,建立西州回鶻汗國,建都高昌,因此又稱為高昌回鶻。”

“最後一部,遷到了甘、肅一帶,形成河西回鶻。”

“河西回鶻因為把控絲路,也曾經一度強盛。西夏崛起後,李元昊占領河西諸州,這部分回鶻便退出河西走廊,成為現在的黃頭回鶻。”

“不過盡管沿途都是雄關、沙漠、雪原、盜匪,卻也擋不住人心對財富的渴求。這三條路上,始終有冒險的商隊,絡繹於途。”

“直到國公攻取寧夏,重開絲路,輕徭薄賦,提振工商之後,西域商賈們貪圖漢唐絲路的安全與便利,紛紛改道而來,剩下的從青唐入宋的道路,便再也無人問津。”

廳中又發出一陣哄笑。

蘇油也在下頭坐著,聞言說道:“繼續說問題,輕徭薄賦,提振工商,那是陛下給三路臣民的洪恩,我只是執行者而已。”

李庸一個立正:“是!”

接著用指揮棒指著蘭州下方:“王學士開邊後,熙州、河州成為大宋疆土,但是統治並不鞏固。直到李太尉取蘭州,並且使之成為工商興盛之區,胡人口中的‘小長安’後,熙河才徹底穩固了下來。”

“而青唐今年過境的商隊大減,民生凋敝,直接的影響就是四州臣民,對喬氏和阿裏骨的不滿。”

“羌人本重貴種,阿裏骨卻非董氈骨血,因此他們對喬氏一力以阿裏骨為主,不予認同;”

“加上阿裏骨父子殘暴寡恩,不修仁德,濫殺重臣,幽囚元勛,間隔上下,弑兄欺嫂等罪過,已然民心喪盡。”

“藺逋比求大宋送其上位;溫溪心請以邈川舉州內附;魯尊,結藥密焚毀橋梁,遣子求援;心牟欽氈收容義兄孤兒,已然與阿裏骨勢不兩立。”

“陛下命趙轉運,李太尉入邈川,乃是解民倒懸,仁德感天。”

蘇油朝著汴京方向拱了拱手:“今日讓各位齊集一堂,聽取青唐局勢,是因為接下來我要去蘭州坐鎮。”

“青唐的變故不能影響三路的發展,八番街的胡人也需要安撫。此外還有糧秣軍需的運送,也需要統籌安排。”

“今年新春,是三路百姓過的第一個漢家春節,這個年,一定要讓老百姓們過好,過喜慶。元貞,無咎,靠你們了。”

三路都轉運司通判晁補之,寧夏路轉運使蘇元貞一起躬身:“屬下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