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

“所以這個商人,只能由國家來做,它知道這個村子一年用於交換的貝殼,到底應該是多少,才能既滿足村民的便利使用,又不至於讓物價飛漲,讓貨幣失去信用。”

“所以鑄幣量應該歸於戶部統一管理,合理分配到各個錢監,印幣廠,然後交給各地銀行發行。”

“而吳居厚的問題,還不在這裏。”

“哦?”這下高滔滔都來興趣了:“那他還有什麽問題?”

蘇油躬身道:“我朝如今以寶鈔為主,鐵錢在蜀中都早已淘汰,如今鐵價一跌再跌,金屬貨幣其幣值與金屬價值息息相關,因此徐州鐵錢本來就是注定要瘋狂貶值的。”

“我不知道吳居厚是不是本來就知道這一點,但是他用這種方法,瘋狂攫奪了徐州的民間財富,這一條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臣蒙先帝青眼,在陜西舉軍事,其實只是一個執行者。先帝之前數年,就重建了興洛倉,積累資儲,足夠西事之用。”

“臣從來沒有向朝廷奏報過需要陜西以外的地區輸送軍輸,朝廷也從來沒有要求各路支援陜西,吳居厚為何這麽積極?”

“臣以為此是非常之舉,故而猜測吳居厚是想以解輸陜西為借口,利用巨量的物資和貨幣的周轉,來抹平一些他在徐州做下的手腳。”

“司馬學士要求朝廷大開言路之後,我估計徐州一帶收到的折子會相當多。”

“臣請朝廷選派幹員,前往徹查!不光光一個徐州,還要包括路檢察司,是否存在收受賄賂,知情不報之嫌。”

“如果事後查得吳居厚居官清廉,只是手段粗暴的話,那就該貶官降級;要是貪墨汙爛,殘民以逞,那就該明送法司,以正刑典。”

趙煦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成年人的陰暗心理,不禁都傻在了那裏。

從表面上看,吳居厚給朝廷積攢了那麽多錢糧,還有余力幫助西征,而且積極主動,應該是為國為民的大能吏,大賢臣才對。

如今經過蘇油一分析,這個人完全可能有大問題!搞不好是大貪官,大酷吏!

蘇油其實早在吳居厚上奏朝廷要幫助西征的時候,就已經讓董非調查吳居厚,現在已經掌握了不少的證據,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引發而已。

沒辦法,一切都需要依循制度,還得要有恰當的機會。

同時他也是在告訴高滔滔,要搞人有恰當的搞法,司馬光那套吵吵嚷嚷的法子要不得,直接拿到那些“亂法之臣”的罪證,才是掀起波瀾的好辦法。

簾後的高滔滔微微點頭,她知道蘇油的做事方法了,新黨裏邊,不少外臣為了政績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配合司馬光開放舉報,基本上是一查一個準。

拿穩了大義,才好動手。

此舉還模糊掉黨派之爭。

但是多做多錯,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落馬的新黨絕對會比舊黨多。

等到祖孫二人消化了這些,蘇油才再次躬身:“最後臣要想說的,是太皇太後與陛下明睿智察,給司馬學士,呂學士和我,詔旨中都是詢問問題和諫議。”

“因此臣等三人不敢不盡言議論時弊。”

“然而臣想要多嘴一句的是,自元豐以來,國家的國力、軍力、民力,通過朝廷歷年的档案,可以盡覽其詳。”

“我大宋國勢,在先帝的英明的執掌之下,已經無可爭議地扭轉頹勢,蓬勃升騰。”

“我大宋的人口,從熙寧初年到元豐七年,增加了五千萬;我大宋的歲入,增加了一億多貫;除去支出,如今國庫中,尚有五千多萬貫的盈余;而國家五等以下的人口,從四成降低到了三成。”

“問題很多,有的還很嚴重,但是既然已經看到,那就一步步努力,慢慢糾正過來就是了。”

“而我朝的大政,並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國家已經從困境中擺脫了出來,走上了奮進之路。”

“陛下,即便先帝未能收服燕雲,但僅憑這些功績,也堪稱千古以來,最偉大的君王。”

“陛下,這就是先帝留給你的遺產,也是他留給你的責任。”

這是便殿相對,趙煦和高滔滔在大朝會上表現非常優秀,但是也架不住蘇油這般煽情,頓時簾外簾內都哭出了聲來。

趙煦說道:“我雖然不敢比父皇,但一定……一定做好……還望司徒時時教誨,敢不恭聆……”

蘇油也配合著抹了一場眼淚,等到大家重新收拾起心情,蘇油才緩緩問道:“先帝赴山陵,不知道給群臣的賜物,太皇太後和陛下如何準備?”

高滔滔說道:“按例頒賜先帝舊物,還有絹帛,差不多三十萬貫,司徒以為如何?”

蘇油猜測就是這個結果,高滔滔便是如此,當年過節賞賜,英宗問她給多少?高滔滔說你不用管我都安排好了,結果給自家人的是一對糖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