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

呂公著行政能力比司馬光強,立即就想到了一點:“這就是朝廷給俸祿?那怎麽才能讓州縣上得人?給錢可以,但是怎麽能保證這些錢都用到了這個……府兵身上?”

司馬光也說道:“說起來朝廷早有成制,一個州平均也有七百州軍,由知州管轄,這本身就是朝廷知某州軍州事這一官職的由來。”

蘇油點頭:“對,可是因為這部分兵員沒有俸祿,得州府自己開銷,因此大多數州府根本就取消了編制,意圖減輕負擔。”

“我在夔州的時候,就是利用夔州路轉運司給予的授權,自主編練了四州義勇兩千八百人,才抵禦住了田氏蠻的攻擊。”

呂公著沉吟道:“如果按照明潤的設想,我大宋三百軍州,一州六百人計的話,那這該是……”

蘇油說道:“近二十萬人,一千萬貫。”

呂公著大驚:“這麽多?太多了,不行不行……”

蘇油卻說道:“我朝可戰之軍,以西軍,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為主。”

“這些軍隊要保證長久精銳的戰力,不斷汰裁老弱,補進青壯,會是常態。”

“而汰換下來的老軍,經過專業的訓練,技戰術水平也相當高明,完全可以補充到州軍裏邊去。”

“這也就可以進一步解決我朝軍制只進不退帶來的冗軍問題。”

“如今夏國已經平定,新軍威力大顯,朝廷肯定要逐漸將所有的部隊都替換成新軍,相應的,軍人人數可以進一步減少。”

“我們辛苦去除邊患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內政。”

“如今邊患大減,相應的內政就該騰出手來跟上,我覺得這事情並不難,就恢復州軍成制,不過俸祿由朝廷發給,使之成為專業的地方治安部隊。”

“這其實就是對唐代折沖府的恢復,不過既然俸祿不歸知州發放,因此也就要恢復折沖都尉的權力,需要由朝廷單獨設立衙門來管理。”

“負責州內治安的時候,知州有使用這支部隊的權力,但是需要向上級折沖府報告請求授權,堪合魚符之後才能調動。”

“也就是說,其管理權屬於朝廷,跨州調動時也屬於朝廷,平日裏治安屬於知州。但事前需要有批準,事後需要有備案。”

呂公著說道:“那就還是歸兵部,或者樞密院?”

司馬光對朝廷掌故的熟悉程度原始呂蘇二人,搖頭道:“明潤的意思,是類似唐代折沖府和大宋巡檢的合體,辦法倒的確是辦法……”

“不過還是和軍人有區別,主要是維護地方治安,還是獨立設置一個衙門管理比較好。”

蘇油趕緊說道:“對,而且要完成從軍人到地方執法部隊的轉化,還有重要一條,就是對朝廷法令必須熟悉。”

司馬光笑了:“這個簡單,那就加上律令試。”

“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惡,不能防人之情;禮者可以防人之情,不能率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又不能禁人之惡。循環表裏,叠相為用。”

“所謂王化之有三者,猶天之有兩曜,歲之有四時,廢一不可也,並用亦不可也,在乎舉之有次,措之有倫而已。”

“白樂天此論,倒是精辟,唐制裏邊,也多有我大宋可取之處。”

“不過我也要加上一條,就是這些軍士,須得從正軍退伍將士中選拔,不得由州府選派安插,也必須異地安置,既斷絕其弊端,也不增加朝廷額外的負擔。”

但是蘇油的小九九能騙過呂公著,卻騙不到司馬光:“關中田法,耕一年休一年,一丁百畝,明潤計算高了一倍,其實應當按照一丁五十畝計算,也符合我朝現狀,因此五百萬貫足矣。”

靠,誰說司馬不通政務來著?!

蘇油只好拱手:“蘇油只是建議,具體條陳,就麻煩司馬公與呂公了,還有好多雜務在身,先請告辭。”

司馬光趕緊招呼:“明潤你先別走,還有事情商議。”

蘇油只好停步:“司馬公請講。”

司馬光從抽屜裏取出一道奏章:“這個你看看。”

蘇油將奏章結果,只見上面寫道:“近降農民訴疾苦實封狀王嗇等一百五十道;除所訴重復外,俱以簽帖進入。

竊唯農蠶者,天下衣食之源,人之所以仰生也,是以聖王重之。

竊聞太宗嘗遊金明池,召田婦數十人於殿上,賜席坐,問以民間疾苦,勞之以帛。

太宗興於側微,民間事固無不知,所以然者,恐富貴而忘之故也。

真宗乳母秦國夫人劉氏,本農家也,喜言農家之事,真宗自幼聞之;

及踐大位,鹹平、景德之治,為有宋隆平之極,《景德農田敕》至今稱為精當。

自非大開言路,使畎畝之民皆得上封事,則此曹疾苦,何由有萬分之一得達於天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