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

蘇頌和晁補之當年曾因為對遼態度過於“軟弱”,而被趙頊貶去了工部,可如今朝中的“遼國通”,只有蘇頌和蘇油拿得出手,於是詔命復蘇頌同知太常禮院,與蘇油一起應對遼國使團。

這個命令很不合理,司馬光是老禮部,立刻上書反對,說蘇油乃國家四朝元戎,功勛素著,不當陪侍外臣,以免被遼人看輕。

不過這封章奏依舊還是給高滔滔留中了,並且單獨召見了司馬光。

邇英閣,趙煦坐在簾側,低頭看著幾案,面無表情。

司馬光對太皇太後遲遲不下達對蘇油的任命有些不滿:“蘇油雖然年紀尚輕,然歷仕四朝,平生未見些許私心,老臣曾有人才四論,如蘇油者,可謂德才兼備。”

“然其為人淡泊謙沖,不羈進退,故少有在朝,每於外路憂患之地,為大宋消弭禍患。”

“更可貴者,不但所在優能,亦可衷濟朝堂,凡所建言,發必有中。”

“即論其資歷,亦非可棄置之人,朝野聞其朝命,皆額手加慶,喜朝廷得人。”

“入朝兩月,與臣及呂公著禦前論對,太皇太後與陛下亦察其能,數加贊許。”

“然至今不見下敕,而臣聞其所事者,或以內宮官產羈絆之,或以引伴之職辱毀之。”

“我朝幹梁華翰,豈能作家奴引伴之用?臣深為太皇太後與陛下痛惜!”

“若無職位置之,則臣請避位,充禦史中丞即可,老臣愚鈍屍位,實恥列明潤其前!”

趙煦擡起頭,好奇地看著面前這口沫橫飛的老頭,對他的觀感立馬爆表。

老頭說的,其實也是他早想要說的。

卻聽簾後輕咳一聲,趙煦趕緊將頭低下,重新擺出一副木偶的表情。

高滔滔似乎在斟酌言語,片刻之後才說道:“學士想岔了,蘇油所為,實乃重務。”

“宗室勛戚之亂,自古不絕於史冊,立國百年,人口繁衍,已經成了大宋的負擔。”

“然安石相公當年削減宗室用度、恩蔭,於帝室五服之外,不聞不顧,卻又豈是人情?!”

“當年宣德門外皇宋宗室攔王相公馬頭而哭,朕在深宮,卻也聽聞!”

“於是司徒請立皇家理工學院,以授其技;納之四通諸產,以立其業。”

“以宗室之尊,執四民之末,所幸二十多年下來,也能自立。”

“然司徒說宗室僅自立尚且不足,當與國之四民同,稅賦有當輸,勞役有當服,如此趙姓宗親,方可為天下表率。”

“《倫理訓類》言語簡白,老身也看得懂,其中一句‘冠冕有加,必承其重’,老身深以為然。”

“因此析分產業與宗室勛貴自持,正是造我皇宋百代之基。”

“雖至親產業,與民同賦,朝廷歲入,可因此年加六百萬貫。”

“學士,司徒支持我此舉,難道,你不願意支持我此舉麽?”

司馬光這一刻真的感動壞了,俯身施禮,聲音中都有了些哽咽:“此華夏千古未見之德業,太皇太後敢行此,皇宋必光耀千秋。臣愚昧,豈可不贊從之。”

高滔滔幾乎都被自己感動了,嘆息一聲:“因此扶宗室子弟這最後一程,老身只得勞煩司徒。”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學士,論才論德,放眼天下,還有比他更值得老身信任之人?”

司馬光趕緊躬身:“是老臣愚鈍,曲解了太皇太後的本意,萬分惶愧。”

“能讓宗室自得擇業,不為朝廷憂患,保全天家恩倫,立萬世表率,果然是至重偉業。”

高滔滔這才說道:“讓他去應付遼國人,其實也是為此。”

“這是司徒主動請纓,非老身委派。因為司徒說遼國人所求者,不過是利。而同遼國的商貿往來者,主要都是四通在行。”

“而四通的業務,最近正在析分,萬一被遼人窺見機隙,趁火打劫,那情形可就大不妙了……學士,你能找到比司徒更加了解四通,善於應對遼國之人嗎?”

其實司馬光內心深處也有恐遼症,這是大宋老一代臣子心中永遠的痛。

慶歷二年遼人趁西夏之亂打劫,歲幣翻倍,當是司馬光正是二十多歲的憤青。

其後陜西一蹶不振,司馬光隨父在陜西輾轉,親見戰爭的殘酷和大宋的慘敗,親見朝廷為了應付邊患讓陜西民眾背上的沉重負擔,終於認清了現實,成為朝中堅決的反戰派。

直到蘇油渭州以身相誘,抗敵成功,然後抓緊時機恢復陜西經濟,緊接著配合王韶開青唐,配合種諤定橫山。

一套眼花繚亂的組合拳下來,才終於遏制住了夏人的囂張跋扈。

其中兇險,可謂無比。

自己在洛陽,也見識過陜西民眾那段時間裏一日三驚的憂慮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