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

相州的田野上,蘇油帶著牛溫舒實地考察新型農業模式。

相州如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韓家的產業,已經從死守著土地勞作,變成了鉀砂礦藏開采加工、馬牛羊羔犢培養、河北齊紈與女直木料的進出口代理,家學則開始朝商周文字文化研究方面深入。

農業其實已經弱化,不再是韓家產業的主要部分。

韓純彥幹了件大事兒,除了朝廷賞賜給自己父親的兩百頃土地之外,其余多年積累的另外五百頃,直接上表捐獻給皇宋慈善基金,然後基金將之分給了周圍的佃戶,使他們變成了自耕農。

對於韓家來說,這不但不是減少了收入,反而是減輕了負擔。

韓家太突出,所有眼睛都死盯著,在不敢苛剝佃農的情況下,土地產出的收益其實根本不足以抵消家族的開銷。

兩百頃地,有些離河道較遠,但是風力水力機械的大量投入,讓韓家的這些地全變成了上等地。

這是一個綜合性現代農場,不過現在馬場的馬有些慘不忍睹,都是皇家郵驛局從保馬戶手上收來,寄養在這裏的歪瓜裂棗。

牛溫舒看得不住地搖頭:“我朝法令,母畜十匹出羔四匹以下,就該罰納戰甲,要是養出這等劣馬,牧人合該斬首。”

蘇油說道:“水土不同嘛,我朝如今還是有不少好馬的,看,那邊那些……”

河邊有一群馬,骨骼粗大,身軀強壯,但是看上去比較笨拙。

牛溫舒認識:“這是當年古斯海進貢的馱馬,老蘇學士使遼體對得宜,吾皇將之贈與了南朝,現在都這麽一大群了啊?”

說完還是搖頭:“這種馬飼養起來費草料,而且速度不快,沒法充作戰馬來用,對於我朝用處不大。”

蘇油說道:“但是對於農耕和運輸來說,這種馬卻有其獨到的優勢。”

說完一指周圍金燦燦的麥田:“這種馬配合我朝新式的耕犁與耬機,一日內可以耕作十頃!韓家兩百頃土地,一百頃草場,一百頃糧食耕地,只需要十匹馱馬便足以完成。”

“這種馬還能拉動兩千斤的四輪馬車,雖然不能戰陣廝殺,但是在農事上可有大利。”

“相州的農業模式,尚書已然考察過了,韓家就是大宋的勛貴之家,兩百頃良田,只需要數十人便可以料理下來,其余人口或歷仕,或從商,有了錢糧根本,幹什麽都行。”

“牛尚書回朝要得到支持,肯定先要打動權貴;要打動權貴,首先要使得近利。”

“水利大工程,勞力傷財,非三年五載方可見功,一旦朝中有人攛掇動搖,在最後時刻換人,地官你多年辛勞翻成罪過,而功歸接替之人。”

“因此朝中的支持與奧援是必須的,這個農莊,是不是剛剛好?”

牛溫舒感動得眼淚都快下來了:“此次出使,實在是老朽最大的幸運,無怪司徒能在大宋創下如此成就,真是思慮周全。”

說完又嘆氣:“司徒,你說要為國家做點事,怎麽就這麽難呢?”

“難嗎?”蘇油哈哈笑道:“覺得難,是因為事先沒有將這些考慮進去,其實方方面面計慮周全後,那就不難了。”

“我這也不是為了你,畢竟這項建議是我提出的,如果在遼國推行失敗,影響到貴我兩朝的關系,須知我的臉上也不好看。”

說完用馬鞭一指周圍:“相州距離汴京濮陽都差不多,周圍衛、漳、洹、湯、淇諸水環繞,乃殷商舊都,水草豐美,農牧皆宜。”

“土地上所產的牛馬糧食,根本不愁賣,聽說遼國和大宋不同,地廣而人稀,要是將馱馬農機用上,選水草豐美處圈他一兩千頃,只兩百牧奴便料理得來,年產十萬石上。這樣的大禮,何人能夠拒絕呢?”

“之後一手開發大水利,一手開發小農莊,三五年內小功不斷,三五年後大功告成,這才是遠近皆利。”

“施為三年不見功,雖堯舜之君都將見疑,這本身就不是為臣安身之道。”

牛溫舒對蘇油佩服得五體投地,拱手道:“受教了,真是受教了。”

蘇油說道:“走吧,去韓家拜謁魏公,瞻仰功業,對了,韓家純彥現在提舉甲骨文字,牛地官也是文人,這番有福能夠親見商朝文物哦……”

蘇油帶著牛溫舒在相州考察了半個月,考察了淇河水壩,拱橋,風力汲水車,畜力螺旋筒機井,遮蔽式畜欄,耬犁,耬車,糧油棉苜蓿套作技術,新型牧草種植等農場設施與經營管理模式之後,牛舒溫對獲取遼國權貴的支持已經具備了足夠的信心。

遼國和宋朝一樣,官場上也有南北之爭,而且現在矛盾越來越突出。

這樣的小農莊,肯定北人受益超過南人,而決定遼朝政局的,是北人,是耶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