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

朝堂之上,幾乎全成了保守派和改良派的天下,改革派現在就剩下一個右相韓縝,一個戶部尚書曾布。

曾布是因為之前接替蘇油安定寧夏的功勞,加上做過三司使,被章惇援引復朝的。

戊辰,蘇轍言:“陛下用司馬光為相,而使韓縝以屠沽之行與之同列,以臣度之,不過一年,縝之邪計必行,邪黨必勝,光不獲罪而去,則必引疾而避矣。”

“去歲北使入朝,見縝在位,相顧反臂微笑。是因縝舉祖宗七百裏之地,無故與之。”

“臣聞契丹地界之謀,出於耶律用正,今以為相。”

“彼以辟國七百裏而相用正,朝廷以蹙國七百裏而相縝,臣愚所未諭也。”

一劍封喉。

其實韓縝有些背鍋,那七百裏疆域是王安石和趙頊經過深思熟慮,研判了當時河北情形與遼國敵情之後,最終決定放棄的。

而韓縝不過是當時朝堂派出去的談判代表而已。

但是朝廷的鍋也該韓縝背,這就是政治。

蘇轍這時拿出來彈劾,韓縝本來就在求退,立即合門戴罪。

己醜,朝廷接受了韓縝的辭呈,罷右仆射,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

高滔滔對韓縝和對蔡確的態度截然不同,雖然台諫前後論縝過惡甚眾,高滔滔皆留中不報,但韓縝的不報與蔡確的不報,也是有區別的。

高滔滔還曾經宣諭孫覺、蘇轍:“進退大臣,當存國體。韓縝雖不協人望,但是也必須主動求去,而後出之。”

劉摯等攻之益急,高滔滔同意韓縝辭職的同時,又出內批給給事中:“縝自以恐妨賢路,故乞出外,視矜功要名而去者,縝為得進退之體,宜於制詞中聲說此意。”

意思是說,韓縝的求去,比那些自誇功績索要名聲而後去的人,不是同一種性質,朝廷在給他的制詞中,必須要聲明這一點,給他足夠的體面。

所謂“矜功要名”,意思很明顯,就是指的蔡確、邢恕。

韓縝去後,右仆射的位置就空了出來,之前司馬光除左仆射的時候,曾固辭以疾,推薦高滔滔召用文彥博和蘇油。

範純仁,呂公著也以文彥博老成,推薦其入朝。

文彥博都已經致仕,和蘇油差不多,現在只享受榮銜,官封太師,為文臣第一人。

於是高滔滔詔文彥博肩輿赴闕,並令河南津派出專員為文彥博處理行李。

同時禦劄付司馬光,欲除彥博太師兼侍中、行右仆射事。

司馬光奏:“彥博官為太師,年八十一,臣後進而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倫也。”

呂公著也認為文彥博資序太高,不如將老頭置於蘇油那個位置,備位咨詢,然後將蘇油召回,放在自己和司馬光中間,擔任這個右相。

朱光庭亦三上章,以為:“彥博師臣,不宜煩以吏事。若右相,則蘇油、呂公著、韓維、範純仁皆可為之。”

劉摯、王覿上書,也認為文彥博畢竟春秋太高,不可為三高官官。

蘇油知道司馬光和朝廷的意思後,立刻上章表示堅決不接受。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台諫有自己的子侄,而且蘇轍工作得非常好,完全勝任,那就讓他好好幹完一任。

蘇轍在任期間,自己便不好呆在宰執的位置上。

第二個原因是文彥博和自己同為龍昌期的學生,而且一個已經是太師,一個又守著司徒,要是同在朝中,同任實職,也難免會引來朝臣非議。

第三個原因是自己實在脫不開身,學校制度需要建立,課程教材需要修訂,教師學生需要招納安頓,各學院課題需要擬定,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今朝中位置安排得很好,老師兄乃國家元戎,尊位致仕,再次出山想的也肯定是國家的需要,絕不會是為了什麽權勢地位。

言下之意,老頭已經混到了當朝第一人,什麽樣的官沒有擔任過,什麽樣的功勞沒拿過,他還會在乎這些嗎?

否則他又何必八十一歲高齡還一召即起?因此想必也不會介意太皇太後的任何安排。

既然不會介意,那就幹脆連右相都不給,給個平章軍國事,備位參贊,文公也一定會竭心盡力。

高滔滔舒服了,明潤這是給遞了個台階,說得也非常有道理,於是接受了蘇油的請求,沒有強求他執政,也沒有在強行給文彥博安排政務。

高滔滔將幾人意見告知司馬光,司馬光說道:“若令彥博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亦足尊老成矣,而右相之位蘇油堅謝的話,呂公著是最佳的人選。”

壬寅,詔:“文彥博特授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以門下侍郎呂公著為尚書右射兼中書侍郎。”

又詔:“彥博一月兩赴經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與輔臣議事;如遇有軍國機要,即不限時日,並令入預參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