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

蘇油招手:“來來來,正好給我們講講連機銃的結構和原理。”

趙煦也覺得神奇:“椅子哥,你是怎麽做到的?”

火車繼續開動,陳梧從隨身攜帶的圖紙筒裏抽出兩張巨大的圖紙鋪在幾案上,又從書包裏取出一個黃銅機件的模型:“這個就是槍機核心部件的模型了。”

說完直接進入正題:“根據軍機處提出的要求,軍器監和物理學院,需要設計出能夠自動退鎖,脫殼,填彈,閉鎖的銃械。”

“這種思路,祭酒稱之為‘半自動’。”

“同時要求新式銃械,需要可靠性高,射擊精度高,易於分解和清潔,耐用有效。”

“並且需要能夠填彈五發以上,同時整體重量不得高於八斤。”

“陛下你看,這就是我們最後定型的方案。”

“連機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神機銃的基礎上,在銃管下方開了一個導氣孔,擊錘打擊擊針使槍彈擊發後,部分火藥氣體由槍管下方靠近末端處的導氣孔進入一個活塞筒內,推動活塞和機框向後運動。就是這樣。”

說完拿起那個黃銅制作的槍機模型,模擬銃彈擊發之後槍機部件的運動軌跡。

“陛下你看,槍機上的導向凸起,沿機框導槽滑動,機框後坐時,帶動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從機匣的閉鎖槽中解脫出來,回轉實現解鎖。”

“槍機後坐過程中會完成拋彈殼動作,同時壓倒擊錘成待擊狀態。”

趙煦說道:“這個我明白,就是用氣體完成拉栓拋殼的手工動作!”

陳梧點頭:“是的,接下來,槍機框尾端會撞擊機匣的後端面,這個時候火藥氣體已經完全釋放,復進簧開始驅使槍機復進。”

“接下來機框導槽會導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往回走,帶動槍機轉動,直至兩個閉鎖突筍進入閉鎖位置。”

“在此過程中,完成子彈上膛,槍機閉鎖。最後機框繼續復進到位,槍又成待擊狀態。”

趙煦將模型接過來不斷來回撥動,因為是演示用,彈簧很弱,輕松就能完成演示工作:“太奇妙了!椅子哥,這設計簡直巧奪天工!”

陳梧說道:“我是去過東勝洲的,那裏的人很多,而我們宋人太少,要是那裏的商周移民不服教化,我們會非常麻煩的。”

“有了連機銃,只需要新軍簡單訓練,就能做到一兵當三兵,甚至四兵。”

趙頊興奮極了:“那京畿上四軍五萬人,全部換裝的話,就相當於五萬變二十萬,增加的只是彈藥補給!”

“再把鎮守九原的三萬五千人裝備起來,我們在那邊就相當於擁有十七萬大軍,在寧夏對遼國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這娃絕對在偷偷關心軍事!

蘇油笑道:“陛下,這些只是理論上,而實際上,要控制一片極大的疆域,僅靠少量人數的精兵是不夠的,要是叛亂此起彼伏,再精銳的部隊也會疲於奔命。”

“而且連機銃的出現,會涉及到彈藥產能,列裝順序,新戰術合成,軍制改革等多個科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我們徹底拉開了和遊牧之族的軍力差距,重新獲得了千年前漢初時期‘一漢敵五胡’的巨大優勢。”

陳梧繼續介紹:“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地方了,該銃的供彈方式也是很有特色,這是彈夾,是鋼制的,看,這樣裝填,能夠容納雙排八發子彈。”

“這是彈倉模型,這是機匣,彈夾可以這樣從上方壓入彈倉……”

“陛下你看,當最後一發子彈射擊完畢時,就會變成空倉掛機狀態,這個時候……”

說完將模型彈朝前頂出,就見彈夾“叮”的一身被從彈倉裏彈飛到了空中。

趙煦嚇了一跳,接著哈哈笑起來,跑去將彈夾撿了回來:“給我玩玩給我玩玩!”

陳梧說道:“這裏是退夾器,它能夠在無彈狀態下自動彈出彈倉,並且會發出聲響,提醒軍士,需要重新裝彈。”

“叮!”卻是趙煦又玩了一把退夾功能,樂得又是哈哈笑。

蘇油說道:“陛下,陳梧還沒講完。”

“哦。”趙煦這才重新變成乖寶寶:“椅子哥你繼續。”

陳梧說道:“該銃全長一米一,瞄準具采用片狀準星,覘孔式照門,有效射程七百米,在四百到六百米距離精度極高,包括單發,半夾,滿夾三種填彈方式,全夾容量八發,銃械全重八斤。”

“現在我們正在對連機銃進行改進,比如加裝瞄準鏡,腮墊等專用附件,作為狙擊銃使用。”

“這是新的設計圖紙,陛下你看,瞄準鏡偏左安裝,既不影響從上方裝填/拋殼,也不妨礙使用機械瞄具。”

“銃托抵肩部位我們也做了改進,在裏邊掏出了一些空間,可以容納保養和拆解維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