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群英

這一界科舉克姓李的,在座除了李廌、李儇,其余的竟然全都取中,成了新科進士老爺。

不過還沒殿試,殿試得等到明年三月。

章援拿了個第一,現在就是領袖,端起酒杯跟張玨敬酒:“我就說蘇內翰是坦蕩人,必不會計較,怎樣?恭喜世叔得中了。”

張玨趕緊還禮:“慚愧,還是賢侄兄弟家學淵源,章家人科舉,便如我等喝酒拈菜一般,不得不服。”

喝過之後,張玨又跟陳師道敬酒:“在座的都是少年高名,就我與陳兄可謂是蹉跎半生,我們倆得來一杯。”

陳師道是蘇軾的門人,大蘇等人都贊過他的詩詞文章,但是一直沒有考中過。

陳師道的家境比李廌還差,蘇軾先找張方平照顧,後來又安排在徐州學宮當教諭,算是混碗飯吃。

皇家慈善小學開立之後,待遇很好,蘇軾又跑去拜托張敦禮,張敦禮也是久聞陳師道之名,安排個語文班主任簡單得很。

好巧教的是扁罐那班,蘇油回京之後玩送孩子上學那一套,見到了陳師道,跟他說其實你的學問已經足夠了,最好各地走走交交朋友,開廣一下自己的閱歷,不要老是窩在學校裏。

於是陳師道帶了一屆,拿夠了盤纏,便開始遊歷天下,杭州河北陜西都去了,最遠還跑到了敦煌。

這次回來果然就不一樣了,文章做得不錯,取中第七。

聽陳師道一說,張玨不由得笑道:“那我比仁兄名次高點是有道理的,就算你去過敦煌,跑得也沒我遠。”

章持對哥哥也不太服氣:“現在的名次都不做算的,殿試才是真正定高下的時候。”

說起這個大家也都說是。

張玨又敬李廌、李儇:“這屆試題的確難,二位萬莫氣餒,氣餒的時候,就想想我跟陳兄。”

眾人都是大笑,李廌、李儇強笑著喝了,文潛開口:“力夫的文章我不太了解,但是方叔這次失手,可還真是匪夷所思。”

方叔就是李廌,大蘇心愛的弟子,手把手教出來,結果老師出題學生竟然落榜,的確是不可思議。

李廌只好長嘆一聲:“都是命數,卻也無法可講。”

張玨也搖頭:“本來力夫這次也該取中的,可惜不該自作聰明,可惜了的……”

說起來這又是此次科舉的一個大瓜,很多人自作聰明,結果全栽倒在了上頭。

蘇東坡出的經義題中,《書》的一題是“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這道題翻譯出標準答案就算過關,本來是道送分題。

結果這道題直接刷掉了三分之一的舉子,甚至讓大蘇對於大宋的教育水平都產生了懷疑。

因為這道題中的“難”是多音字,曾經有過兩種解釋。

一種是公認的解釋,讀四聲,刁難的難,任人就是小人佞人,答案是“驅除了小人,則蠻夷率服。”

一種很生僻,是讀二聲,困難的難,任人就是任命賢才,答案是“任命合適的人才很難,但只要做到了,則蠻夷率服。”

《新經》的注解中關於這段,取的是四聲,也是如今比較公認的解釋,因此這道題需要第一種答案。

然而很多舉子過度解讀了這道題,認為大蘇和王安石是死對頭,他是故意出這道題的,目的就是整那些堅持用王安石《新經》注解的士子,因此故意選擇了第二種“非標準”答案。

然而這些人都想多了,大蘇壓根就沒有讀過《新經》的注解,而他自己也曾作過一篇《忠信昭而四夷服論》,引申過這一句話,其中“難”字取意,和《新經》注解,根本就是相同的。

因此當大蘇開始判卷的時候,看到這麽多將“難”字取二聲的試卷都給氣壞了:“現在的士子到底怎麽回事兒?都是怎麽讀書的!連這個字都搞不清楚了嗎?!”

將那些試卷統統刷落。

好死不死,李儇就是其中過度解讀的一位。

也算是性格決定命運,李儇本來是三家人當中最聰明的一個,但是也是最不相信蘇家人人品的一個,結果就是因為這個不相信,讓他成個落第的那一個。

說起科考中的神奇事,劉燾說道:“不過今年也有文星高照之人,那個寧都孫勰,你們有誰認識嗎?”

大家都在搖頭。

劉燾說道:“此子可謂氣運沖天,被夫子從黜落試卷當中撿拔出來,置之第五。”

章援八卦之心熊熊燃燒:“如今士子當中紛紛傳說,這孫勰是內翰的私生子,當年夫子烏台詩案後降職通判,養不起一大家人,遣散仆妾,其中一名小妾懷了孩子……”

文潛不由得啼笑皆非:“這是哪門子胡說八道?夫子在四通有股份,就算降職通判,也不差錢支使。遣散了些當地的仆人姬妾是真的,但是也沒窮到這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