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

周大娘子樂壞了:“當真是宮裏出來的,禮數真多!吃菜吃菜,別只顧著說話。”

趙煦也正是在長身體的時候,吃得很香,最後盛了一碗米飯用雞湯泡上,見到每位客人邊上都有一個紅色硬紙做成的小紙籃:“這個又是什麽?”

漏勺說道:“這是給客人的隨手禮,吃完酒席大家可以帶回家,還有桌上吃不完的菜,也可以分了帶回家,給家裏人嘗嘗。”

趙煦好奇:“漏勺你怎麽知道?”

漏勺一指前邊一桌:“傭哥哥你看……”

就見前面一桌客人已經開始撤了,撤之前大家還將席上的臘肉香腸熏魚酥肉之類的幹貨分到硬紙盒裏,跟蘇油又道喜感謝後,帶著散去。

方知味臨時過來幫忙的酒席班頭立即帶人上去收拾,轉眼有鋪好一桌,不一會兒就又坐滿了,開始重新布菜。

這叫流水席,這幾年日子好過了,汴京城裏婚喪嫁娶已經漸漸開始流行起來。

趙煦覺得好玩,將紅紙籃打開,裏邊有水果糖、奶糖、酥糖,還有掛霜花生、五香花生、果幹之類。

周大家的就將自己的那份遞了過去:“這幾年大家日子好過多了,就說汴京城百姓都托了娘娘跟官家的福,卻聽說宮中又在不吃飯,這可真是愁人。”

“小官人將這個給官家帶去,讓娘娘跟官家飯就別減了,聽家小子讀報紙,說咱大宋如今足有一億五千萬人,就算一人嘴裏省下一顆米,也不差太皇太後和官家這點!”

“哈哈哈……”趙煦笑得都不行了:“司徒說了,如果老百姓交夠了賦稅錢糧,他們就已經完成了對國家的義務,一絲一絮也不可妄加。”

“不過大娘子這話我一定帶到,也是對天家的一片心意赤誠。”

“還有現在旱情緩解,宮中已經復膳了,大娘子你放心。”

蘇家菜式新奇,好多趙煦都不知道名字,周大娘子也說不上來,倒是漏勺伶俐,在一邊給大哥哥介紹。

比如大蒜豆瓣燒鱔魚,三鮮魷魚玉蘭片,最神奇的還有用鹹蛋黃和玉米粒制作的金沙玉米,以及用明膠、蒟蒻粉和各色果醬糖漿和水果丁制作的五彩繽紛的果凍。

可以說在吃這一門上,蘇油已經讓大宋和後世現代沒啥區別了。

小孩子幾乎都愛果凍,趙煦吃得開心:“這個能打包帶走嗎?”

這可讓漏勺犯愁了:“要不我教哥哥自己做吧,比打包還簡單一點。”

明膠是從動物皮骨和海藻裏邊提取出來的,以前因為缺少漂白劑,無法制作成透明無色,還有腥味,用到烹飪上,必須是花膠一類的高档貨,或者加調料,制作豬皮凍那樣低档貨。

動物皮膠能夠變成無色無味可以制作果凍的級別,卻是因為一樣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化肥。

在數十年的研究裏,大宋農學家已經發現了氮磷鉀三種元素對於促進植物生產的作用。其中氮肥最容易獲取,而磷肥和鉀肥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

最好的肥料是海鳥的鳥糞,富含三種物質,當年南海大戰之後,一批引伴獲得了縱帆船作為獎勵,卻苦於沒有進貨的本錢。

他們的第一桶金就來自偉大的城督的指點,將西沙海島上堆積如山的鳥糞運到杭州和昆山,作為四通棉田油田的肥料。

到得後來,南海上因為爭奪鳥糞資源引發的火並,那不是一起兩起。

受利潤的刺激,四通開始嘗試用磷礦和鉀鹽作為新型肥料。

效果一開始不太理想,直到天師府的化學家用氯化鉀過量溶液加氨水作為調節劑,最終制備出了合格的雙效化肥——磷酸二氫鉀。

而之後天師府的醫學家們,首先發現這東西可以大大提高酵母酒曲生產的產量。

在研究磷酸二氫鉀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也要研究另一種接近的鹽——磷酸二氫鈉。

結果一不小心,發明了磷酸中和法,得到了一種重要的化工物質——雙氧水。

用磷酸和磷酸二氫鈉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一定程度,會得到磷酸二氫鈉的雙氧水溶液。

之後可以將溶液冷卻到五度以下,讓磷酸二氫鈉以十一水合磷酸二氫鈉晶體的方式大量析出,分離之後就能蒸發出雙氧水。

這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殺菌劑,消毒劑,氧化劑和漂白劑,各家有各家的用途,石薇對它的興趣是醫學消毒殺菌和制造透明或者潔白的油脂類藥膏和化妝品,而蘇油對它的興趣是用於提升動物明膠的品質,達到幾乎無色無味的程度,制作孩子們喜歡的果凍。

有了高档的明膠粉,制作果凍其實是一個簡單又好玩的事情,漏勺跟著他爹爹沒少做。

當然還有進階的布丁、奶豆腐、蛋糕、麻薯、芋圓之類,卻又是漏勺還沒學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