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

前不久鐵路已經修通,其中泗水大鐵路橋、沂水大鐵路橋,每座橋耗資高達五十萬貫,是大宋如今最高的工程成就。

蘇油點頭:“汴海鐵路全長一千兩百裏,觀兒明日便能在海州城裏吃海味了,不過扁罐你得把觀兒照顧好。”

“對了,東海水晶馳名天下,別忘了給觀兒買幾件首飾。順便也給弟弟帶幾塊原礦回來。”

扁罐看了看漏勺,兄弟倆差了五歲,但是在成熟度上卻分別屬於兩個階段,笑著伸手過去揉了揉弟弟的肩膀,然後對蘇油問道:“父親有什麽要帶的嗎?”

蘇油說道:“要不你給我托運一百斤海鹽回來吧,如今京中都用雪鹽,這原始的海鹽反倒是不見了蹤影,那天我和漏勺逛了兩個萬貨集都沒有找到。”

石薇不禁有些好笑:“有了更好的鹽,幹嘛還要原鹽?”

蘇油說道:“鹽焗菜不用原鹽就少了風味,說得鹽焗堅果你不愛吃似的。”

石薇都懶得理他,對扁罐說道:“楚州有個怪醫,是張文潛的娘舅,楊介楊吉老,你們倒是可以去拜訪拜訪,順便幫我帶點醫學院的新藥去給他,他的醫學倒是與天方醫學有幾分相似。”

楊介出身是泗州醫學世家,自幼聰明,舉孝廉不就,立志學醫,懸壺濟世,每多奇效,遂成一帶名醫。

泗州處決犯人的時候,郡守遣醫生及畫工解剖胸腹,察驗臟腑,並一一繪制成圖。

楊介取此圖參校古書,又取煙蘿子所畫,整理訂正益以十二經圖,撰成《存真環中圖》一卷。

其中有內臟正背側面圖,心氣圖,氣海隔膜圖,命門大小腸膀胱圖等,是華夏古代人體解剖學的傳論。

他的厲害之處是善於治療棘手的疑難雜症。如今大宋醫學以運氣學說為主流,而楊介卻反對根據運氣巡方用藥,自成一套體系。

有一富翁的公子突然患上一種怪病———在他眼中,所有正物皆以為是斜的。

家中的書桌椅子之類本來擺放的整整齊齊,方方正正有條有理。富家子非讓家人重新挪移令其斜位,惟如此他才以為正。

尋遍醫家,盡皆束手,富翁親自帶領兒子登門請求楊介為兒子診治。

楊介望聞問切後令其父先歸,留下其子在楊家,擺下一桌酒菜,並找人陪他喝酒。

席中楊介不斷酬勸富家子開懷暢飲,一直讓他喝的酩酊大醉,方才罷飲。

酒後,楊介讓人將他扶起坐進一頂大轎,讓轎夫們擡著患者,顛顛轉轉久之,再令他坐塌而臥。

次日醒來,楊介叫人送富家子回家。那小子到家後,看家中以前斜視之物都讓理正。

這一飲一醉,一顛一轉,病竟然好了。

其父母十分高興,問楊介是如何治好了兒子這個怪病的,楊介回答:“令嗣無他疾,由於喝醉酒,沒有正形,醉中摔倒,倒肝之一葉搭於肺上不得下,故視正物為斜。”

“令復飲之醉,則肺脹,輾轉之間,肝不下垂矣,藥安能治之哉!”

王定國從南海歸來,抵達都梁時病風頭疼,訪求名醫治療。

楊介收治,連進三丸,病痛立即消失。

王定國感到神奇,懇求其方,楊介告訴他:“則用香白芷一味,洗曬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荊芥湯化下,即可祛病。”

因在都梁境內得丸,具有神奇的療效,王定國便將之命名為“都梁丸”,寫信給蘇油說發現了一個名醫。

再一打聽不是外人,原來是張耒張文潛的娘舅,而張文潛又是“蘇門四學士”之一,這就好辦了。

荊王趙頵以醫學院教授一職相召,命他來京。

蘇油說道:“要不這樣,扁罐你便以迎接楊介入京為由,回來的時候順便將他帶來,免得到時候落人口實,說你隨便搭乘火車。”

扁罐說道:“孩兒理會得,此次搭乘火車還有一項任務,是去海州轉船,將登海鐵路後期規劃給宗叔送去。”

蘇油問道:“海州那邊安排好了?”

扁罐點頭:“飛魚號在那邊等著我們。”

蘇油又問道:“萬一觀兒暈船怎麽辦?”

“呃……”

扁罐只想著跟老婆顯擺自己的航海技術,順便帶畢觀遊玩幾個風景絕佳的海島,卻沒有想到這一層來。

畢觀淺淺笑道:“沒關系的,如果暈船,就在海州遊覽也行。”

蘇油也就沒再說什麽:“夫妻之間就是多體諒,什麽事情都商量著來。觀兒你也別事事遷就,還有那些家產,你要是管理起來嫌麻煩,就委托給史家的信托行。”

“你文理皆精,所作的《倫理訓類》,太皇太後和陛下都贊過的,還是要多在學術上下功夫,別因為家中瑣事,辜負了這份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