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禦屁股長瘡

元祐二年九月秋收之前,一場巨大的反貪風暴突如其然從大宋河東路刮了起來。

提舉河東路常平倉使黃圖祿,祈州通判華中佑,陽武寨知寨史文韜,內外勾結,侵吞國庫,走私遼國,罪大惡極,械送京師,入大理寺論罪。

幾家充當白手套的商賈,曾經勢大財雄,卻連進京論罪的資格都沒有,拿實證詞之後,家產悉數充公,父子十六以上,以通敵論罪,斬立決。

河東路前轉運使範子奇,舉薦不當;現任轉運使陳安石,前提點刑獄楊栩,監督不力,落職為知州。

前任提舉檢察司,秘書少監,翰林學士顧臨,就是被蘇軾嘲笑為“屠戶”的那位,監督不力,落職外放真定,並罰銅二十斤。

以河東凋敝,朝廷命曾經兩任河東,大受百姓擁戴的太常少卿,集賢殿修撰張景憲,三任河東。

顧臨上書不願就府,自請為張景憲副手,表示在哪裏跌倒就要在哪裏爬起來。

朝廷嘉其志,從之。

整個河東官場,路一級長官幾乎盡數落馬,被掀了個底朝天,甚至幾個前任,都被追究連帶責任。

按道理說畢仲遊、劉正夫、呂陶應當遇到絕大阻力才對,然而事情就是這麽鬼,如此大事,竟然給三個小官辦得天衣無縫,證據紮實,毫無瑕疵。

這裏邊韓家的勢力起了絕定性的作用。

真定韓氏從韓億開始發達,娶了王旦女兒,做到參知政事。

韓億八個兒子,個個高中進士,其中三子韓絳和第六子韓縝做過宰相,五子韓維才從副相位置上退下來。

韓家孫輩入朝為官的,也多達二十來人,可以說真定韓氏在河北四路的影響力,一點不亞於相州韓氏。

大宋官員迎來送往有專門款項,叫“公使錢”,過用公使錢,縱然還在官員的職權範圍之內,都要遭到禦史的瘋狂彈劾。

元豐改制之後,趙頊給大宋官吏們普調了工資,而相應的,對於“犯贓”的官吏,禦史們就有了更加充足的彈劾理由,幾乎是“零容忍”。

大宋對貪汙一罪處罰極重,而且貪汙犯在士林的名聲可謂極臭。

因為大宋對於官吏“犯贓”,有一項極度可恥的刑法——黥刺。

所謂的“刑不上大夫”,其實從狹義來講,就是爭的這一條。

對於酷愛面子的士大夫來說,這是一項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甚至超過殺頭的處罰。

而被黥刺過的官吏,整個家族基本就算是被士林除名,“社會性死亡”了。

三人的罪行震驚了朝野,高滔滔憤怒到了極點,呂公著懇請蘇油出面遊說高滔滔,哪怕將三人改成斬絞都好,黥刺之刑,太可恥了。

蘇油卻將《士德論》《再論士德》兩篇文章搬了出來,認為從兩人從對國庫伸手那一刻起,就已經說不上是士大夫了。

就算可恥,那也是他們自取其辱,而且如果以叛國投敵罪論,怕兩人免不了一剮。

於是呂公著獨自向高滔滔求請,請求高滔滔寬容一二。

高滔滔回答這才剛剛重申了大理寺法令,皇室除了特赦之外,最好不要幹涉法司,司空是要放權讓皇室可以介入司法審訊的過程嗎?

呂公著頓時無語了。

然而三人的罪名輕重不一,大理寺最終判定黃圖祿叛國投敵罪名不成立,只以監守自盜論罪,刺配新宋;華中佑同樣如此,因此也罪不至死,同樣刺配沙門島;史文韜通敵罪名成立,斬立決。

呂公著拿著判決書,在都省對著三省官員痛哭流涕:“恥辱!奇恥大辱!當朝三品五品黥配海島!老夫寧願親自動手斬殺幾個畜生於闕下!亦不願讓他們汙毀士大夫這三個字!”

蘇油一邊寬慰呂公著,一邊命中書下敕,要求在邸報中聲明三人罪狀,讓大家深刻吸取三人的教訓,引以為戒。

並且明言,朝廷設立檢察司,就是為了防止官員們胡亂伸手,今後此類檢察,將會成為常態,一經發現,絕不姑息。

大宋官場一時風氣大肅,其中尤以河北四路為最。

其余三路常平倉手腳其實也不是太幹凈,好在九月糧食下來了,各級官員趕緊填完虧空,抹幹凈手尾,等待呂陶、畢仲遊、劉正夫過來糾核,大家一起痛斥腐敗分子。

畢仲遊破此大案,聲名鵲起,一下子超過了兄長,被朝廷火線提拔為四路都巡檢使。

這位可是拯救了老韓家的大恩人,雖然三個犯贓的官員都是從韓家出去的,可是經過嚴密調查,愣是跟老韓家沒有一點利害幹系。

畢仲遊也“如實”上報案情,證明韓縝對此事毫不知情,也沒有收過三人一絲一毫的好處。

因此朝廷只降薄責,沒有追究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