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

可以說,這些主張,與蘇油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不過範鎮沒有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

蘇油通過軍機處的設立,解決了範鎮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打通了各個系統的聯系;

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達到了賞民、養民、增強國力的目的,解決了“冗兵”與“窮民”的問題,並將之定立為宋朝持續不斷的國策,對範鎮提出的魔鬼難度的終極題,找到了答案。

在範鎮心裏,這就叫“吾道不孤,大而化之”。

認為“讀史即可以經世,而致用尤艱”,自己的蜀中小老鄉做到了自己都無法做到的第二條。

所以他對蘇油的欣賞,從來都是不佞於言表,常常寫信稱贊鼓勵。

有了這麽多瓜葛,範鎮的去世,對蘇家人來說,也就成了大事兒。

蘇油請朝廷贈金紫光祿大夫,謚忠文。

文忠,重點在忠,忠文,重點在文,一個小小顛倒,卻也是有講究的。

蘇轍書寫《範忠文公行狀》,蘇軾親撰墓志銘。

墓志銘中評價範鎮“清白坦夷,表裏洞達,遇人以誠,口不言人過。

及臨大節,決大議,色和而語莊,雖在萬乘前無所屈。

平生與司馬相得甚歡,議論如出一口,故當時推天下之賢者,必曰君實、景仁。”

此外蘇油還托範鎮侄孫範祖禹送去喪儀,其中有銀五百兩,銅二十斤。

因為當年範鎮為蘇軾辯白時,曾提到蘇洵去世,京中朋友為蘇洵湊了五百兩白銀,蘇軾兄弟都沒有接受,怎麽可能販賣私鹽?

又因為當年烏台詩案,範鎮受到連累,被罰銅這個數目。

元祐四年,春,正月,呂陶、劉正夫、範百祿、趙君錫等使還,言河北初安,孫村埽東西二河工繕築料準備充足,工程進度已然過半,不出意外今年五月之前,黃河大工程便將完工。

孫村工程的重點,黃河南決口加固與開掘工程,將在三個月之內完成。

……

癸未,耶律洪基在上京接見了趙孝奕。

耶律洪基對趙孝奕觀感很不錯,除了趙孝奕人長得帥氣,談吐很風雅,還因為這娃是此次鹵簿儀仗的總導演。

正旦朝會之後,耶律洪基便會起牙帳,將經六十日巡行,抵達大魚泊即後世的查幹湖,行春捺缽。

趙孝奕將遼人的軍馬集中整合,重新分列成了五色,然後次第出行,僅這一下子,就將隊伍變得高大上。

此次鹵簿還結合了遼人騎射起家的特點,改造了馬鞍,將宋人的步行鹵簿改成了騎軍鹵簿,更是極大地滿足了耶律洪基的虛榮心。

至於改造巢車攻城奪寨之類的小戰功,在耶律洪基這裏,反倒是不怎麽放在心上。

每次捺缽,遼主都要大肆封賞,趙孝奕趁機提出宋國想要監督歲幣使用的建議,一時引發耶律洪基勃然大怒。

然而趙孝奕神色不變,反問耶律洪基,遼國自澶淵之盟起,每年收到大宋撥付的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慶歷元年,合計為三十八年一千一百四十萬貫。

而自慶歷二年增幣至今,每年五十萬貫,合計為四十八年兩千四百萬貫。

前後一共三千五百萬貫錢財,用於頒賞,每年到手便空,八十多年下來,遼國還是那個遼國,僅僅做了個過路財神,而周邊部落,反倒是日漸強盛。

而最近幾年,宋國幫助遼國大興水利,三年所費不過一二百萬貫,而年積黍麥百萬石有奇,孰優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嗎?

去歲李庸回朝,奏說遼國將歲幣這般花用,大宋君臣都感覺不可思議。

如今遼國南部正在大力引進大宋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經濟一道上,也應該有所借鑒。

這事情對宋國沒有一絲多余的好處,因為宋國的付出一文不少。

宋國一來是覺得遼國如此處置歲幣,實在是非常的可惜,二來也希望遼國能夠更加美好,更加富強,這樣雙方才能通過貿易,更多的互通有無,達到最終的和諧共贏。

不算不知道,一算還真是嚇一跳,耶律洪基一琢磨趙孝奕的話,竟然句句在理。

三千五百萬貫!這麽些年都算是喂了狗!

如果按照前幾年借鑒宋人的搞法,大遼何至於發生那樣嚴重的饑荒?!

尤其是幾十萬遼人突破邊防跑去喝宋國稀飯,這種群體事件讓愛慕虛榮的耶律洪基感覺丟盡了顏面。

見有機會,耶律延禧和王經也趕緊勸說,這事情於遼國有利無害,不妨先聽聽意見,至於執不執行,到時候還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

耶律洪基終於準了,任命耶律慎思為中京留守,與沈括河北四路都轉運使成為敵體,負責商談歲幣分配問題。

甲申,大理布燮高智升貢白孔雀,並言國主段正明喜讀經書,建藏經樓於崇聖寺,求大宋賜敦煌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