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

就連蘇油都不禁感慨:“辛娘若是男子,做一郡太守都綽綽有余。對了,先帝賜你家‘忠孝立身’的匾額,怎麽這次來我沒有見到?”

辛娘說道:“先帝的賞賜不是用來炫耀的,我害怕兒孫們以此張揚,不思上進,便藏了起來,連他們成年之前,都不能見到。”

蘇油想起趙頊賜建在可龍裏的家廟,不由得肅然起敬:“明達義理,謙遜虛懷。這一節,我蘇家都趕不上辛娘,真是令人欽佩。”

辛娘笑道:“使相就是說笑了,要是吳家有朝一日能夠建起家廟,先帝賞賜的匾額,必定是要懸掛於其中的。”

蘇油這才問道:“家裏其它孩子呢?”

辛娘說道:“他們在相州遊學,莊子上好些新種,機械,都是他們從那邊引進過來的。”

蘇油問道:“韓家門下?他們家我熟悉,要是需要我寫信介紹引薦什麽的,辛娘只管開口。”

辛娘笑道:“如果有需要,辛娘自不會見外,一定是要勞煩使相的。”

話雖然這樣說,其實語氣裏充滿了自信,老凡爾賽了。

這倒是吸引了蘇油的主意,回去準備好好跟韓純彥打聽打聽辛娘家老二老三的情況。

諸事了解完畢,開始宴席,吳存之知道蘇油的愛好,都沒有殺羊宰牛,直接放翻了一口大肥豬,剩下的就是雞鴨魚,給蘇油來了一場村宴。

席間蘇油談起了鄉村經濟流轉的話題,對辛娘說道:“吳家莊的發展令我贊嘆,不過如今卻是到了關口,我是這樣想的啊,辛娘你何不在漳河建造一個碼頭,再造幾艘船?”

“要是能將吳家莊打造成一處通衢,今後這裏就會成為商品集散地,這樣吳家莊必定會更加蒸蒸日上。”

辛娘有些為難:“使相的主意定然沒有錯的,不過吳家莊沒啥拿得出手的東西。要成為通衢,那就得有讓人家慕名而來的東西才行。”

蘇油笑道:“原來辛娘已經考慮過這些了,那就正好,這次來啊,便是想給莊子上帶來一份產業,解決剛剛辛娘提出的那個問題。”

辛娘知道蘇油的陶朱之能,只要探花郎說能搞,那一般都是點石成金的產業。

而且蘇油從來都大方無比,生財之道不知道送出去多少,不禁暗自心喜:“不知道使相想要我們吳家莊搞什麽產業?”

蘇油說道:“用甘薯釀酒,咱們做地瓜燒!”

吳存之是武夫,也好這口,聞言立馬贊同:“這個好!就做這個!”

辛娘不禁嗔道:“可趁了你的意是吧?!”

……

理論上講,只要是富含澱粉的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都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但是這只是原理,要制作出風味甘美的好酒,還有很多功夫技巧。

總體來說,地瓜不如傳統的釀酒糧食。

不過當年蘇油所在的村子,幾家酒坊的紅苕燒酒的味道卻也不錯的。

其訣竅就在於曲藥。

川中鄉間所用的曲藥和北方鄉間所用的曲藥相比,川中的黑藥裏邊包含了多種香料,造出的曲酒比北方的純幹燒,香型上會豐富很多。

吃過飯,隨船帶來的家夥事兒也下來了,一台鍋駝機,一台多用途動力轉化設備,一台磨機,還有好些個巨大的磁州窯大陶缸子。

除此之外還有鋸台。

鍋駝機的好處就是啥燃料都吃,只要水能燒開就能動,特別適合農村。

酒廠地址就選在離漳河不遠的一條溪邊,方便取水。

如今正是收甘薯的時節,蘇油讓各鄉的裏正回去打招呼,他要收三萬斤甘薯,兩萬斤玉黍,甘薯三百錢一石,玉黍四百錢一石。

價格只有麥子和稻子的一半,之所以這麽不受市場和農戶待見,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東西對於農戶來說,保存,實在是大問題。

鮮地瓜一般就是堆放保存,最多只能保存半年,開春就要發芽變空。

要延長保存時間,那就得采用切絲切片幹燥成紅薯幹的方式,那樣做卻又將耗費大量的人力。

玉米更討厭,因為胚體巨大,脂肪聚集,非常容易酸敗長黴。一般就是種子掛房檐通風保存,存糧堆存,就這樣在農家也不過一年。

相比於稻米小麥的三到四年,高粱的六七年,小米的十年,抗風險能力太差了。

蘇油讓朝廷收納玉米做賦稅的原因,是因為玉米如今在全國的產量還不高,價格便宜,每年收上來的玉米可以作為飼料用於如今蓬勃發展的畜牧業,保證能夠及時消耗,才敢放開這個口子。

不過這個價格已經讓肥鄉幾處莊子的老百姓開心異常了。

如今雖然解決了溫飽,家家有儲糧戶戶有豬羊,但是寶鈔這玩意兒卻真是不多。

探花郎這價格實在,他帶來的收購價是大名府裏糧商那裏打聽來的價格,卻忘了將運費扣除,大家也樂得不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