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田字

壬申,工部尚書沈括,以龍圖閣學士出知太原。

奶不動的沈括,才半年就又從中樞灰溜溜地再次來到了河北,四路都轉運變成了一路單轉運,官職不升反降。

癸未,蘇油在河北四路掀起學習運動,要求政、軍、檢、工礦各單位,學廉政,學職事,學法律,學技術,學文化。

都巡檢司的檢察職能到此正式運轉起來,結果此風在河北沒刮到人,反而吹到了京東西路。

壬申,京東西路折沖司,彈劾鄆州知州蒲宗孟。

蒲宗孟的仕途本來應該是一片光明的,此人善於讀書,學問也是很高,還在家鄉建了一座“清風樓”,用於藏書。

經常告誡子弟:“寒可無衣,饑可無食,書不可一日無。”

他的妹妹還是周敦頤之妻。

入京後,老蒲也做到了翰林學士,尚書左丞。

但是此人“趣尚嚴整而性侈汰”,家室豪富就可勁造,才一年便被禦史論其荒於酒色,繕治府舍過制,罷知汝州。

一年之後到了鄆州,脾氣依舊不改,每天家中要殺十頭羊,十口豬,要用掉三百根蠟燭。

常日盥潔,分作小洗面、大洗面、小濯足、大濯足、小澡浴、大澡浴,每次使用婢子數人,一浴要用掉五斛熱水。

有人請他稍微減少用度,他就發火:“君欲使我坐暗室忍饑邪?”

這娃和大蘇也有交往,曾經寫信給大蘇:“晚年學道有所得。”

大蘇回信:“聞所得甚高,然有二事相勸:一曰慈,二曰儉也。”

如果這都不算什麽毛病,只是和高滔滔提倡的節儉風氣不相符合的話,那蒲宗孟的治政方式就太讓蘇油受不了了。

鄆州這地方有八百裏水泊,一直以來就是盜匪聚集之地,雖然如今大宋的局面已經極大改觀,無奈梁山泊名氣太大,不少亡人罪犯不遠千裏逃入其中。

蒲宗孟下狠手痛治,雖小偷微罪,亦斷其足筋,盜雖為衰止,而所殺亦不可勝計。

折沖司這次終於啟動職能,彈劾蒲宗孟為政慘酷。

蒲宗孟因此被奪職,知虢州。

蘇油張榜四路,宣稱用人之際,過往有細罪者,殺人以外,許自首減罪。

擒殺首惡反正者,免罪,視同軍功。

同時命程嶽根據這半年來掌握的信息,與高公紀一起,誅除各地黑惡勢力。

鄆州盜匪是被蘇油派大俠程杲招安過一回的,聽說蘇使相和程二俠坐鎮大名,連京東西路都不呆了,紛紛跑到大名府求活。

蘇油讓程嶽與高公繪按照廂軍老法子管理,先去路上礦上幹幾年,學會生存技術,再說安置問題。

正月,大名府周遭好多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建立了起來。

除了水泥廠、酸堿廠、機械廠、軍工廠,還有一個化肥廠。

有些化肥,和炸藥是同義詞。

蘇油又可以在工廠澡堂泡澡了。

大名府比汴京要冷一些,冬日裏在熱水池子裏泡一泡,給個神仙都不換。

短短一個月時間,四路大定,連南邊的京東東西兩路都連帶著安定了不少。

高公紀、程嶽回來繳令,被蘇油二話不說就拉到了機械廠澡堂子裏泡了起來。

程嶽早就習慣了跟蘇油一起泡大澡堂子,不過高公紀對這一口還非常不適應。

尤其一起泡澡的還有王彥弼和王寀,關鍵還有自家乖娃世則,父子倆第一次坦誠相見,這尼瑪就太尷尬了。

徐國大長公主聽說王彥弼因為破案被大名府妓女栽贓了一個天閹的名聲,少見地勃然大怒。

長公主不怪蘇油,來信將高公紀痛罵了一個狗血淋頭,聲稱要是耽誤了自家兒子的婚事,誰都不要想好。

直到聽說案子成功告破,王彥弼還給自己找到一個高明的科舉老師,徐國大長公主這才消了氣,又從京中給寶貝兒子送來一堆的賀師禮,反把王晦嚇得夠嗆。

高公紀額頭上蓋著帕子,偷偷眯著眼睛瞟王彥弼那個地方,嗯,挺正常,這就好,這就好。

聽說徐國大長公主下了大力氣,王彥弼將要娶的是前宰相吳充的孫女。

挨罵不嚇人,要是妓女們蒙對了真相,又偏偏因為自己惹出的這事兒,那才嚇死人……

就聽蘇油問道:“檢使,你瞅啥哪?”

澡堂裏回聲挺大,高公紀猝不及防,嚇得差點滑進了池子裏:“沒啥……這倆月可是把腿跑斷了,所幸沒給使相丟人,差遣辦得妥妥的……”

蘇油就對程嶽說道:“朝廷貶了蒲宗孟,所以說,有事情告訴官府,官府會為百姓做主的。”

程嶽哼了一聲:“那是他命好!”

蘇油耐心道:“程兄你到底沒有如當年那般沖動,知道在制度框架內處理和解決問題,知道跟上級匯報,還為朝廷連立大功,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