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

沈括說道:“種帥對軍事地理的熟悉程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這兩條故道,經過勘測,幾乎不可更易。”

“南線就是勾連過洞水和綿蔓水的那條,從太原南下到榆次、壽陽、沿綿蔓水河谷過娘子關,井陘,抵達滹沱河南岸,再沿河谷抵達真定府的大鎮獲鹿。”

蘇油想想茫茫太行山都不由得蛋疼:“這路多長?多少橋洞?要花多少錢?”

沈括遲疑了一下:“這條路長度比北線短得多,共計四百五十裏,就是……工程有點難度,沿途隧道二十三處,大小橋梁嘛……一千兩百多處。”

蘇油問道:“那造價呢?這條鐵路,造價都在修橋打洞上,別拿松木鐵軌的價錢來蒙我。”

沈括赧然道:“這路比秦蘭鐵路造價小些……”

蘇油勃然大怒:“秦蘭鐵路的重要性你不知道?那是大宋溝通和控制寧夏青唐和西域的命脈!是你這溝通兩路的破設計能比?說數!”

沈括吞吞吐吐地報數:“兩千……兩千三百萬……貫。”

蘇油都不想回答可行不可行了:“另一條!”

沈括說道:“另一條就繞遠了,從太原北上,過赤塘石嶺兩關,抵達忻州、定襄。之後沿滹沱河谷抵達獲鹿。全長總計七百裏。”

“除了距離問題,忻州距離雁門不過兩百裏,遼人兵馬一日急奔可至,這個安全上……”

“那也要他們能夠突破雁門關才行,這個不用考慮!”蘇油問道:“這條路上有多少橋洞?太行呂梁間的那兩關,怕也不太好過啊……”

宋用臣說道:“我與沈漕帥相度過了,如今河槽大多袒露,將線路沿河槽繞道,棄漢唐舊棧道不取,多走五十裏,就能夠繞開石嶺雄關,避開諸多谷橋隧道,深挖高填的工程。”

蘇油看著線路圖:“還不如從忻州繼續北上過河,然後沿滹沱河北岸抵達真定,如此一來還能將支線修到雁門,你們覺得如何?”

兩人目瞪口呆,連連拱手:“萬萬使不得,如此遼人一來,整條鐵路都在其攻擊之下,連滹沱河天然的隔絕都失去了。”

沈括趕緊說道:“知道使相有志於幽燕,但是此議送到朝廷,必然難獲批準,萬萬不可節外生枝。”

宋用臣也趕緊打岔:“這條線路路程比南線長了兩百多裏,不過建造難度小得多,最大一處涵洞長度三百五十米,全部工程造價一千五百萬貫。”

蘇油不禁嘆氣:“這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陛下一共也就撥給我一千五百萬貫,如今四路到處都在建設,這些錢基本都有了用處,實在是拿不出來這麽多啊。”

沈括說道:“要節用的話,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蘇油端起茶杯:“要是節約一兩百萬貫,那存中你就不用說了。”

沈括說道:“差不多……能省三分之二吧。”

蘇油一口茶水沒管住,要不是轉頭快,差點就噴到了地圖上:“什麽?!”

沈括說道:“我們可以修窄軌,就是最早的鐵路那種。”

“最早的?”蘇油開始琢磨:“金牛道卷揚機道那種?”

“那個也實在太早了點……”沈括都沒好意思吐槽那壓根不算鐵路:“下官是說,陳留到開封最早的那條。”

“馬拉鐵路?好像還不錯……”

“也不是馬拉鐵路,下官的意思,是就最早那個寬度,一般的也是枕木與鋼軌,火車頭就用我們最早發明的火車頭那種大小,以如今第五代蒸汽機的功率,完全適合。”

蘇油動心了:“五百萬貫,這下可以考慮了……”

沈括說道:“使相別忘了,定襄一帶煤鐵豐富,如此一來,可以同時供給太原和真定。”

蘇油明白了,這娃不光光想煉銅,還垂涎北面的煤鐵!

沈括繼續說道:“下官忝為河東轉運司,考察到雁門一帶,有豐富的鉀石和金紅石……”

這下蘇油更懂了,金紅石就是鈦礦,如今的宋人還沒有得到金屬鈦,但是金紅石本身就是一種寶石,其中一種還是如今大宋頂級的寶石新貴——發晶。

然而沈括志不在此,這娃現在名下也有不少專利,其中有一項就是白水泥。

鉀石因為熔點低,加工便利,具備助熔特性,除了制作鉀肥、炸藥備料,還是釉料、瓷胚、搪瓷、玻璃的重要成分。

釉料含鉀含鈦越高,白度就越白,而白水泥,其中重要的成分就是鉀長石煉後的礦渣。

現在的汴京城已經流行起瓷磚和白水泥,用作建築高級外墻和內裝。

蘇油看著沈括:“剛剛誰口口聲聲說支線修到雁門不妥來著?合著話是要我去說,你一點是非都不沾,好處倒是能撈不少對吧?”

沈括嘀咕道:“這不是公私兩便之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