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

河北役務繁多,丁稅免除之後,蘇油還鼓勵州縣進行勞務輸出,大量的河務、道路、城防、工礦,到處都要用人,這些人正好利用起來。

同時還鼓勵各州縣搞五小工業,也能夠吸納和安置一部分。

其實這樣的政策,以前蘇油在寧夏搞過,但是那一次只能算作是成功了一半。

一來寧夏三路新納入大宋,一張白紙方便描畫,二來原夏國政府對農奴壓迫過甚,歡迎新政,加上原有壓迫在農奴們頭上的夏國軍人被幹掉了大半,因此施行起來難度不大。

但是在河北這大宋的腹地這樣搞,那就要萬分細致小心了,蘇油沒有給河北地主們找到利源,沒有給廣大中下層勞力找到出路之前,可不管亂動。

治大國如烹小鮮,尤其進入深水區後,每一步都不能亂走。

因此去年河北四路的財政狀況,並沒有出現什麽翻天覆地的改善,蘇油的精力主要放在梳理各方關系,尋找症結,打下基礎上頭。

就連高滔滔拿到去年四路財政報告的時候都納悶,點石成金蘇明潤難道不靈了嗎?

今年伊始河北的產能才開始漸漸爆出來,幾個工業大基地的陸續產出,讓朝廷都松了一口氣,這還是那個蘇明潤嘛!

諸事妥當之後,蘇油再次開始了巡視,這一次的重點,放在了京東東路。

線路是沿黃河到臨清,轉入運河進入梁山泊,經鄆州、任城、進入微山湖,再過利國監抵達徐州。

在徐州登上火車,一路視察沂州、密州、膠州灣北洋水師基地、萊州、登州,視察登州海軍軍事學院。

之後乘坐軍艦抵達濟水入海口的青州,經淄州、齊州回到鄆州,再沿運河返回大名。

計劃時間又是半年。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蘇油沒說,就是他內心深處,對漏勺的科舉也有些緊張,對於蘇家來說,考中進士只能算及格,最大的期望是進入二甲,也就是前十名。

其實以蘇油現在的地位,倆孩子如今的本事兒,這個玩意兒可有可無,當真如蘇軾曾經說過的那樣,既愚且魯,照樣可以“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是又有哪個家長,不願意見到自家兒女出息呢?

為了緩解這種緊張感,蘇油決定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元祐六年三月,蘇油重新登上修繕調整一新的小火輪,踏上了巡視京東路的行程。

京東路頗為繁華,也比較安全,這一次蘇油只帶了一個排,和幕府隨員,五百護衛和補給都不用了。

三月,庚申朔,禦邇英閣,呂大防奏仁宗所書三十六事,請令圖置坐隅,從之。

癸亥,上《神宗實錄》,史官範祖禹、趙彥若、黃庭堅所修也。

帝東向再拜,然後開編。呂大防於簾前披讀。

未久,簾中慟哭,止讀,令進。

壬午,禮部奏名進士入殿,給進士們定名次的最後一場考試——殿試,正式開始。

這次科舉,因為三個少年的參加,朝野矚目。

王彥弼是徐國長公主之子,陳梧是陳昭明和蘇小妹之子,漏勺是蘇油之子。

三人都是早得恩蔭,除了帶著將作監、軍器監的實務,還是高滔滔特旨奉陪官家的三個伴讀。

因此這次科舉,不但事關三家,還幹系到太皇太後的眼光問題。

為了防止舞弊,這次試官的選舉可把呂大防和劉摯為難死了。

蘇門學閥勢力堪稱恐怖,義理、文章、詩賦,理工,天下獨步。幾乎滿大宋提得上名號的學者,都和蘇門關系匪淺。

偌大一個翰林院,竟然找不出跟蘇家沒有關系的學士來提舉!

最終定下的人選,乃是許將和劉奉世。

劉奉世雖然和蘇軾等人交情不錯,但是他是經學和史學大家,與蘇門學閥的學術交集最小,除了貢獻出墨莊的書籍給可貞堂翻刻,與蘇油也沒有什麽直接的聯系。

許將資格也不錯,是狀元出身,對理工之學也不陌生,當年復原儀象台,還是蘇油借人家收藏的儀器才破解關竅。

不過那已經是許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但是高滔滔不太同意,將呂大防和劉摯召至殿中問道:“最近因為寧夏三路問題,許將被蘇轍彈劾,且許將才從尚書右丞去職,這個合不合適啊?”

呂大防只好說道:“臣等遍擇翰林,唯使二人,方能平息眾議。”

劉摯也說道:“因為三位公子的舉事,朝野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之前的開封府試,三人名次太高,士子們以為鄧潤甫出題過難,有些議論。”

“之後禮部試,三位公子依舊高中,士子們又以為梁燾出題過易,依舊有議論。”

高滔滔不禁失笑:“這卻太沒道理了吧?合著非要讓仨孩子落榜,方才趁了他們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