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

說起這個蘇油真的可以插著腰得意一會兒,因為他是無礬粉絲工藝的發明人,而且真的是在不知道後世配方的情況下,自己為家中神獸們摸索自創出來的。

在專利局登記的工藝流程上,其中有一項成分是“植物纖維”,算是蘇油為了自家配方設置的一項小小的技術壁壘。

說得高大上,其實就是“面丹”和幹筍細粉而已。

一碗粉吃過,蘇油又從包裏取出一個小盒子,抖出兩顆軟糖來交給葉祖洽,自己也丟了兩顆進嘴裏:“這個是嚼著清理口腔用的,嚼到沒味道了就吐掉,口腔裏氣息會很清新。”

不料葉祖洽卻不陌生:“口香糖嘛,知道。”

蘇油頓時斜眼看著葉祖洽:“不料葉兄堂堂狀元郎,也喜歡流連風月啊……”

葉祖洽頓時臉色一紅:“沒有的事兒……”

見蘇油還在看著他,葉祖洽惱羞成怒:“要是知道口香糖就是流連風月,那敢問使相你的口香糖又是哪裏來的?!”

蘇油笑道:“這個東西是樹膠做的,我家大小子知道我跟他媽對植物膠格外重視,當年從東勝州歸來,便帶回了好些種的膠樹。”

“口香糖用的,是一種叫人心果樹的樹膠;樹膠去色工藝是我的發明;裏邊添加的甘油石蠟樹脂軟化,是我家夫人的發明;香料甜味劑配方也是她們天師道的丁香油和甜菊。你說這口香糖是誰家出的?”

“這就是我可龍裏蘇家的新產品,歌姬們嚼了這個,吐氣如蘭,更添身價。”

“狗剩說銷路最好的就是蜀中和蘇湖一帶的妓館,而且現在只有花魁娘子一档的歌姬才用得起,葉兄你還能瞞得過我?幾首詞換的?”

葉祖洽呵呵赧笑:“素聞使相有老三樣傍身,精細明敏洞察秋毫,今日算是領教到了。走走走火車不等人,我送使相去車站……”

“別呀我挺愛聽八卦的……”

“沒有的事兒沒有的事兒……”

火車從徐州站出來就是泗水大橋,橋長三百米,加上兩側石拱引橋,長度達到了可怕的一公裏多,當地老百姓將之稱為三百丈鐵龍橋,或者叫大川橋。

因為如果從泗水上來,遠遠就能看到巨大的水泥橋柱上,有皇帝親書的四個飛白大字——利涉大川。

同樣的道理,在下邳橫跨沂河的那座大橋,被稱作萬代橋,因為橋上也有四個大字——萬代津梁。

最早設計的新鐵路線,是過了下邳之後,再沿著駱馬湖西岸北上,過臨沂、莒縣、密州、膠西、萊州,抵達登州。

而老族兄建議改線之後,只在沭水上增加了第三座鐵路橋,便將鐵路距離節省了好幾百公裏,抵達海州,連接上了海陸通道,將鐵路的巨大作用提前了兩年。

到如今徐州至登萊的原設計線路也已經修好,而且同樣重要,因為如今鹽山的鹽化工產品,渤海的石油化工產品,以及青州廣陵鹽務的產品,可以用海船運到萊州上岸,通過鐵路送往沿途。

大宋地圖上有個好笑的地方,京東東路最下方,也就是下邳的淮陽軍,如同一個小尾巴,向南伸進了似乎本該屬於淮南東路的版圖。

而淮南東路也有一處地方,那就是海州,也如同一個小尾巴,向北伸入了似乎本該屬於京東東路的版圖。

沈括對海州這個鐵路通道入海口垂涎三尺,曾經在四路都轉運使任上,上書朝廷,請求將海州納入京東東路的管理。

兩淮路都轉運使蔡京則說沒必要這麽麻煩,只需要京東東路將淮陽軍轉給我淮南東路就可以了——名字都叫淮陽,卻不屬於兩淮路都轉運司管轄,這說不過去吧?

而且海州的重要性和淮陽軍的重要性如天壤之別,因此改淮陽軍歸屬的難度,遠比改海州歸屬的難度小得多,不過朝廷一道文書的事情。

論起玩心眼,十個沈括都不是蔡京的對手,蘇油收到奏報不禁哭笑不得,行文申斥,各打五十大板,都不準鬧,這些是中樞考慮的事情。

要建議,等你們都離開轄地進入中樞之後再提議。

沈括和蔡京頓時都不鬧了,等進入中樞後再建議,給繼任的傻瓜們造政績,我們吃飽了撐的?

所以說論起耍心眼來,蘇油自己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海州在淮南東路,按理說已經出了蘇油的轄區,但是要在那裏乘坐海船,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算作是“臨時出境”。

火車抵達海州的時候,兩淮路都轉運使蔡京、兩淮路都巡檢使高公繪和海州知州李拴住,都在火車站迎候。

既然是過境,那就要有過境的規矩,蘇油也不會去幹涉蔡京的施政,更不會在海州多作停留,大家直接上了馬車,朝港口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