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

白韃的蒙根圖拉克退了,但是不是遼國的大勝利。

今春的那場霖雨,給遼國腹地帶來了大麻煩,但是也給遼國的軍事帶來了大助力。

三千黑汗甲具的重騎,蒙根圖拉克可舍不得用在泥濘之中和遼國對抗,於是果斷後撤了。

但是韃靼人就是草原上的狼群,他們最善於看破獵物的虛弱,然後就會耐心地跟蹤,等待,等到獵物即將倒斃的時候,一擁而上,分而食之。

遼國,契丹一族,也曾經是草原上最厲害的狼群。

然而如今這個笑傲草原百年的狼群,卻化身成了牧羊犬,牧養的羊,就是遼國南部諸州。

牧羊犬的日子很舒服,但是大草原上的狼群,也在相互廝殺中不斷進化。

遼國一有危機,迎來的就是四面八方的圍攻。

韃靼人,強大起來了。

西南路招討司,也就是雲內州,大遼在西邊的勢力,如今就只剩下那麽一點。

那地方如今處於白韃、宋朝九原二種,麟府二折的三路包夾之中,大戰暫時結束後,蕭古裏上書終於到來,說自己血戰死守,保住了遼朝僅存的西境,還趁道路打通之後,送來了去年當納的萬斤精鐵。

朝中有議,依功當進蕭古裏西南路招討司都統。

呵呵,蕭古裏和宋朝種五眉來眼去多年,這底下的貓膩可不少。

還有南部院,王經那老小子最近也在弄手腳,耶律慎思已經有所察覺,密奏了上來。

只可惜……多事之秋,用人之際啊……

耶律洪基其實已經有些暗暗後悔,當初如果按照室純的諫議,遼國以舉國之兵,南獵汴梁,攜裹宋國的人口、錢財、技術、蘇油,回來大興建設,今日宋朝的昌盛,未必不能現於遼朝。

但是機會已經錯過了,耶律洪基現在最大的野望,就是大力引進宋朝的技術,一步步趕上,讓大遼重新變成能夠和宋朝分庭抗禮的國度。

耶律洪基雖然暴虐昏庸,但是性格卻剛愎,而且嗅覺敏銳。

遼朝大多數人雖然還沉醉在曾經大敗宋朝的輝煌當中,但是作為君主,耶律洪基已經清楚認識到,如今的宋國,招惹不得。

宋國在西部全取黑汗、西州、西汗,拓土六千裏,在疆域上已經不弱於遼國版圖最盛之時,而且對其新得之地的控制力度,遠非遼國可比。

僅僅看如今的宋國河北邊境,耶律慎思送來了宋國的碉樓設計,那樣林立的小城堡,遼國軍馬再要突破,恐怕要付出沉重代價。

何況宋朝還有強大的水師,宋國司徒仁義歸仁義,但也曾放言——先說斷後不亂,如果遼朝膽敢入侵,我就敢放水師洗劫灤河、遼河,相互兌子。

宋朝火器之利的謠言,如今也傳入遼國,不過實在是過於誇張,就跟韃靼人和黨項人傳言宋國司徒會引來九天之雷誅絕醜類那般,實在不可信,不敢信。

自己也命室純嘗試制造過,那幾柄火銃的威力,堪稱可笑,還敵不過弓箭。

那種所謂的大炮還行,但是一炮放過,之後清膛、充藥、填彈……一番手腳使完,兩百步外的騎兵都已經沖到面前了。

要滿足兩百步射程,還具備相當程度的殺傷,對裝藥裝彈就有要求,相應的,對鑄鐵炮管的粗厚同樣也有要求。

那樣的一門鑄鐵炮,重達兩千五百斤。

要產生真正的戰果,得五十門。

兩千五百斤精鐵,已經足以武裝一刀四十矢的六百輕騎。

除了室純那種搞理工搞癡了的人,任何一個知兵的遼朝將領,甚至一個小小的部落酋長,都知道在三萬騎兵和五十門拖不動的粗笨大炮之間,到底應該選擇什麽。

耶律洪基一路沉思著,帶領宮帳皮室軍向北進軍。

手下的兵馬依舊雄壯。

他知道,北面還潛伏著另一頭狼。

吉達的阻蔔聯軍。

熬過這一仗,遼國才有喘息之機,修養兩年,耶律洪基有把握重振契丹雄風。

……

壬寅,資政殿學士、知揚州許將任禮部尚書,和蘇軾掉了個個。

癸卯,以侍講學士範祖禹為翰林學士兼侍講學士。

範祖禹力辭:“臣伏見仁宗之初,孫奭為侍講學士凡七年,乃兼龍圖閣學士。

神宗初,司馬光、呂公著皆以翰林學士兼侍講,初不兼學士之職。

臣叔祖鎮再入翰林,治平中以侍講學士知陳州,神宗召還,復為翰林學士,亦止兼侍讀,不帶學士。

臣於去歲蒙除禁職,今不朞歲得兩學士,在臣之分,夫豈敢安?”

不許。

範祖禹這項任命,是高滔滔和趙煦對他講學和整理仁宗頒行敕告的表彰。

其中涉及到一項最近的德政,罷免力勝錢。

力勝錢,其實就是一種過路費,交通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