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

趙佶得意洋洋:“這是從琉球取來的上水石,料子叫做吳定料,扁罐哥說其實就是一種珊瑚化石,疏松多孔,能夠上水,極易著苔。”

“新房子新花園,缺少古味。有了這吳定石,只需要一個月便可得苔,卻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石薇雖然有很多錢,但是這種玩法卻也叫她瞠目結舌:“從琉球運石頭來汴京?那哪怕是小小的石頭,最後也會價值不菲吧?官家許你這樣胡鬧?”

趙佶說道:“這又不是我胡鬧,吳定石容易加工,料子本來不是這般模樣,吳地商人不懂氣韻美學,將之作切為鋪地的磚石所用。”

“其實完全可以如這塊一樣,通過雕工,琢造成太湖石的模樣,那身價卻非磚石可比了。”

說完捧起一盆覆蓋滿青苔的菖蒲盆來展示:“鑿下來的邊角廢料,隨便挖個洞子,就是種植蘭草菖蒲的絕佳材料,這盆就是。”

“當年王彥章葺園亭,壘壇種花,急欲苔蘚少助野意,而經年不生,顧弟子曰:‘叵耐這綠抝兒!’”

“乃不知此術耳!”

石薇從畢觀手裏接過白蒲扇,一下就拍到趙佶頭上:“這還得意上了,勞民傷財,禦史言官不說話?”

趙佶將蒲扇接過,笑嘻嘻地給石薇扇著:“仙卿別生氣,勞民傷財有個前提,那就是官府將之作為綱役,只讓百姓商賈幹活,卻不給人家應得的報酬。”

“若是商賈們自發作為,用司徒的話說,這就是市場規律,有需求,就有供給。價格在這裏邊,是根據成本、需求與供給共同決定的。”

“這吳定石開采容易,坐稅極低,而行至兩浙、汴京,售價極高。”

“這是琉球百姓繼香料、糖果、橡膠之後的重要產業,中間養活了無數的人,朝廷收取行稅,也所得頗多。卻又不是什麽勞民傷財,而是促進民生了。”

“遼國那邊便是如此,婆娑嶺鐵廠的工人一日只得兩餐,流血流汗卻連工錢都沒有,貢獻和收獲嚴重不符,那才是壓榨敲剝。”

要是蘇油在此那一定會吐槽,你特麽要是在另一個時空懂得這個道理,也不至於搞花石綱搞到亡國!

一路觀看過來,石薇可算是開了眼界,拉著易安的手說道:“以後這家得易安來當,我們家的男人啊,就沒有一個是在這上頭上心的主。”

趙佶搓著手:“仙卿,我這算是圓滿交卸差事了?”

石薇立刻警惕了起來:“十一王爺,你又要作什麽古怪?”

“沒有沒有……”趙佶嘿嘿笑道:“想讓石家工坊和天師府,調撥幾個高手,做一件樂器。”

“什麽樂器?”

“一件神奇的,能夠自己記錄曲子,之後能夠自行演奏的樂器。”

“啊?”

“其實這個項目基本已經有眉目了,仙卿只需要給我找幾個精通電磁的人就行……”

石薇:“那就是電動的八音盒子?”

趙佶:“呃,這個……怕也有些不一樣……”

……

鴨綠江口,珠州。

珠州港現在還停靠不了滄州號,扁罐讓兩艘夔州號並排作為躉船,才讓滄州號靠了上去。

珠州早幾日就被阿骨打帶兵給圍了,遼人的知州天天在府裏祈禱,宋人趕緊過來接收這破地方,老子好回朝去。

阿骨打身著錦袍,在蘇利涉和薛放的陪同下,前來拜會扁罐。

趙仲遷和張散則陪同扁罐,作為雙方的引薦人。

阿骨打見到扁罐的一身軍服頗感訝異,這個和他所見過的宋朝文武都不太一樣。

愣了一下神,這才拱手道:“阿骨打見過兩位節度,制使。”

張散笑道:“大忠,這就是司徒的長公子,你們年歲仿佛,以後多親近。”

阿骨打才得趙煦賜了姓名,姓金,名大忠。

扁罐還了一個軍禮,笑道:“久仰太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年輕有為。”

說完又對蘇利涉行禮:“都知辛苦了。”

蘇利涉笑道:“保州知州就在城中,開始還想奔逃,被我們堵了回來,我大宋接收四州,手續不完善那可不成。”

扁罐說道:“簽完字就讓他走吧,也不用留難,包括其私人財物和家眷,大宋可以負責送到錦州。”

蘇利涉說道:“主要怕四州百姓受攛掇蠱惑,造亂逃竄。”

這個扁罐倒是不太擔心,城外都是虎視眈眈的女直人,他們要逃,那也是做奴隸的下場:“城中多是商號,他們長期和大宋貿易,是知曉我大宋的政策的。這事情依靠薛員外,比我們官府自己來容易得多。”

說完對薛放拱手:“就有勞員外了。”

薛放繼承了自家老爸的肥胖體格,點頭道:“少爺放心。”

見到宋軍終於抵達,知州總算是放下心來,都沒等通傳,就急急忙忙打開城門跑出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