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

首先就是安定渤海人和遼陽鐵廠,扁罐從耶律余緒手裏救下了大量的渤海人,將他們帶回婆娑嶺,渤海人對扁罐感恩戴德,又將朝廷對渤海人的態度帶回給了婆娑嶺的渤海人,遼陽鐵廠相互提防的緊張“幹群關系”,立刻就緩解了。

緊跟著扁罐調整了婆娑嶺鐵廠的供給,請求文妃解除了渤海人的奴隸身份,全部轉化為產業工人,與工廠簽訂契約,按照貢獻獲取報酬。

大力引進宋人的工廠管理體系,任命宋人石沖為鐵廠經理,將工部尚書室恭解放出來,管理打造遼東工業體系,大力發展小五金,興辦鹽場,引進生產大宋的農用機械。

石沖到任之後,立即宣布了一系列的激勵機制,婆娑嶺鐵廠的局面立刻就從清鍋冷灶變得熱火朝天。

室恭這個唯技術論者都被渤海人爆發的生產熱情給嚇著了,你們早這麽幹,陛下還會敗給韃靼人?

搞定婆娑嶺,遼東內部憂患解除了大半,扁罐又跟文妃建議,調整遼東土地政策。

遼東南部諸州暫時不用動,但是高永昌之亂導致遼東北部各州的土地淪為無主之地,其歸屬一時難以分明。

不如命官府分配給回鄉難民,今年地上的收成都歸他們所有,來年也許他們栽種,如果三年之內田地的主人回來,田地歸主人,當年收成歸栽種者,之後重新給栽種者分配土地。

如果三年之內田地主人都沒回來,那麽田地歸栽種者,之後田地主人回來,由朝廷另行分配土地。

遼河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有大大小小數十條支流,開發潛力巨大。

之前的遼河水利工程沒有形成持續性開發,資源利用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實是可以繼續下去的。

至於南部,扁罐的意見,是利用此次高永昌之亂,將矛頭引到佛寺上去。

遼朝的佛寺,是遼國的沉重負擔,因為遼東富庶,所以大量免稅的寺廟、寺產,都分布在遼東。

這次事件,其本因是崇聖寺和尚在遼東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還不顧民情,催逼債券造成的,因此他們應當為此次事件負責。

當然方法和手段很多,轉嫁矛盾的辦法也很多。

比如東京道可以首先頒布一條法令,熟耕土地不能荒廢。

在如今遼東亟待恢復的時候,這條法令,無疑是符合遼東上下的一致要求的。

然後大開工礦,手工業,大量吸納無產的佃戶,將之轉化為工人和手工業者。

加上朝廷主導的土地開發,可以將大量的佃戶轉化為自耕農,這樣就會造成佃戶的短缺和大地主土地的閑置。

有之前的法令,就可以將大地主閑置的土地通過合法的手段收回,達到打擊豪強的目的。

拿穩大義後,是贖買還是強征,就只是手段問題了。

佛教本身是沒錯的,錯在當政者對待佛教的態度上。

大宋的佛教就沒有這個問題,大相國寺如今就已經成功完成了轉型。

其實只要能夠讓寺主們手上的資金投入到遼東的經濟發展中來,遼東這場經濟危機甚至都或許不會發生。

這就必須讓遼東上下看到這個問題,同仇敵愾,從外部和內部同時瓦解這個集團。

內部來說,娘娘可以延請大宋的高僧前來講學,傳播新型佛學,讓佛教徒對待宗教的態度,從齋僧舍產,轉化為心貢心傳,從物質上的供奉轉化為心靈上的皈依。

這個“法”的轉變,必須依賴宋國佛學更加深湛的僧團才可以完成。

外部來說,要調查和公布遼國僧寺的財產、土地,將問題明明白白擺到所有人的眼前,讓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將矛頭引到僧團階層對民眾的殘酷壓榨上來。

之後就是解決問題,溫和的辦法,就是明確僧眾是人不是佛,除非他們能褪去軀殼,否則人員和寺產皆需要被國家管理,且繳納賦稅。

嚴酷的辦法,就是在天下輿論皆指向僧團之後,沒收寺產分配給佃戶,勒令其上報寺產。

同時成立遼東發展銀行,所有大筆商貿借貸資金,必須通過銀行出入,以實施監督。

在此基礎上,再宣布任何高利貸都不受法律保護,任何利息超過三成的民間借貸,苦主若被逼索,可以向官府告發。

文妃得到扁罐密奏之後,方才知道此君的厲害,遼東的尖銳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經濟矛盾,經過如此緩釋、轉嫁、化解之後,竟然將自己和晉王、南院群臣該背的鍋,完美地丟出去了!

這個思路文妃是認可的,當即召集王經、牛溫舒等高層商議。

經過半個月的秘密會議之後,以“維新更化”的名義,正式出台。

遼東道,將全方位地效仿宋朝,引進其先進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