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

遼朝崇尚武力,其軍隊分為禦帳,宮衛,大首領部族軍,眾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國軍。

其中所謂的“五京鄉丁”,就是現在遼國殘余的主力,多由漢人充當,而這些主力,又以西南二京為最。

“遼建五京:臨潢,契丹故壤;遼陽,漢之遼東,為渤海故國;中京,漢遼西地,後唐以來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戶為多。”

“析津、大同、故漢地,籍丁八十萬六千七百。”

由此可見,地處“燕雲十六州”的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籍丁人數比其他三京總和三倍還多。

農耕之族十丁可出一兵,遊牧之族三丁可出一兵,幽雲十六州取個中數,六丁一兵,皇太叔和魏王手下兵馬,也有十五萬之眾。

這就是魏王耶律淳窺探皇位的信心所在。

現在蕭奉先的建議,擺明了就是驅虎吞狼之計,以幽雲十六州為誘餌,吸引大宋和魏王皇太叔火並,撈取巨大的好處,獲得立足的時機。

然而耶律慎思立即表示反對:“蘭陵王差矣!若魏王知曉,棄地與宋,請得甲鎧軍器,錢糧戰馬,翻身與我相鬥,吾輩死無地也!”

群臣頓時反應過來,紛紛出言表示不妥。

王師儒卻一直沉吟,待眾臣安靜之後,卻開口道:“若只以潤州與之,建立市舶務,往來貿易,許其駐軍呢?”

潤州就是後世秦皇島,如今是中京道最南邊一個海濱城市,王師儒的計謀,雖然是由蕭奉先打開的思路,但是無疑更具有可操作性。

將潤州作為和大宋貿易的開放城市,如果大宋同意,就等於借助大宋的兵力,威懾魏王,抵消了南面榆關過來的威脅,在獲利的同時,還保障了中京道的安全。

對於大宋來說,這無疑也是巨大誘惑,因為潤州,在燕雲五關之一榆關的北面,等於是利用海路,破了長城防線最東面的一道關卡,對大宋而言,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這下群臣算是明白了,蘭陵王空手套白狼的賣國思路,經王參政妙手回春之後,變得可行起來。

剩下的就是價錢了。

王師儒繼續說道:“陛下北狩之前,曾經托王丞相采購了大宋五十萬矢,我們許潤州與大宋通商駐軍,換取這五十萬矢,是不是有理有據?而對南朝來說,並無損失,同時還能減損東京道的戰備,甚至有可能造成東京與宋人的隔閡?”

而代價只是割讓一個小小的潤州,相比之前蕭奉先的獅子大開口,並不丟人。

王師儒是精通官場生存之道的人物,對蕭奪裏懶躬身道:“娘娘,剛剛的想法,也是從蘭陵王的建議裏得到的啟發,蘭陵王說的第一條,北上金山找尋陛下,才是重中之重。若陛下得返,無論魏王還是王丞相那裏的麻煩,皆可迎刃而解。”

蕭奪裏懶和蕭奉先的臉色頓時好看起來,就聽蕭奪裏懶說道:“便依蘭陵王與王參政所言,一路尋找陛下蹤跡,一路遣使與南朝商議通關之事。”

……

大名府,黃河碼頭,蘇油在給王晦和自家子侄送行。

王彥弼守制結束,趙煦征求了長公主的意見,同意將他放出京城去,於是任命王彥弼做了梓州路轉運判官。

梓州路是川峽四路之一,且只比成都府路次一等的繁華。

北面有綿州,遂寧,是大宋傳統的糖霜產地,如今更是提升到著名產品綿白糖。

而南面,則有川中最大的食鹽產地——富順監。

境內又鹽亭縣、銅山縣,礦藏資源也非常豐富。

還是傳說裏發明絲織的嫘祖的故鄉,是蜀中著名的蠶桑基地。

王晦這段時間可是幫了蘇油的大忙,如今又要投奔自家公子去了。

黃河邊上,蘇油看著這位被大宋科考耽誤了的宰執之才,不禁嘆氣:“老王,我是真舍不得放你走啊……”

王晦也有些慚愧:“遼國多事之秋,東翁這裏事務越見繁忙,現在離開東翁,其實我心裏也很慚愧。”

“不過遼國泥沙日下,不日就將自行分崩離析,趨勢已經難以逆轉。”

“東翁智計圓融,舉重若輕,設施於十數年之前,如今已到收獲之期。”

“碩果垂墜,只待唾手摘之而已。相比公子初涉仕途,倒是那邊更讓人擔心。”

蘇油就不禁癟嘴:“要是梓州轉運判官都不好當,那天底下也沒幾個官好當了。”

王晦不好意思笑道:“官家給自家表哥這個安排,也是煞費苦心了。”

梓州路是蜀中四路之一,旁邊就是成都府,王彥弼既是宗親,又是狀元,還是蘇油的弟子。

將王彥弼的首任,安放在老師的基本盤蜀中熟悉政務操作,和漏勺初任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