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

怨軍頭領郭藥師“貌頗偉岸,而沉毅果敢,以威武禦眾,人多附之”。雖然遼國危機提前了十年爆發,但是小郭童鞋依舊出現在了歷史舞台上,不過這次的面貌,卻是“驍勇少壯”。

兩路人馬在中京道南路的神山一帶,來了一場大戰,郭藥師等小將亂民,武力還相當不錯,占據地利,竟然同蕭幹打了個旗鼓相當。

力克不能,就得智取,於是蕭幹以金帛招誘,許郭藥師官職,並許以灤、平兩州為怨軍基業之地。

這個待遇遠比額特勒和馬人望開的價碼好太多,郭藥師自從接受招安,一路為朝廷血戰,結果還是被當賊一樣防著,心中早有不平。

於是同手下們商議一番後,答應了蕭幹的二次招安,翻身成了西廷大將。

蕭幹改怨軍為常勝軍,求請耶律淳封郭藥師為常勝軍都管押,灤、平二州部署,讓他作為前軍,反攻中京大定府南面大門榆州、歸化。

馬人望憤怒至極,之前他一再上書朝廷,要求派遣得力幹將前來拯救,結果朝廷竟然派來一支叛逆,在中京道燒殺搶掠,不服拘管不說,到現在果然再次反叛。

對北面那個朝廷,馬人望徹底失望,於是掛印封衙,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辭謝一切恩賞任職,回錦州老家閭山書院,授課傳道去了。

蕭奉先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逼走馬人望後,立刻命耶律儼為中京道主管,統帥率蕭兀納、額特勒兩路大軍南下,接手大定府,和蕭幹的大軍決戰。

等到耶律儼抵達中京,才發現敵軍極盛,蕭兀納、額特勤手下不過敗軍余勇和臨時招募的難民、轉遷戶,根本無法與蕭幹手下的精兵相抗。

大軍為蕭幹、蕭余慶、郭藥師所敗。

蕭兀納、額特勤退守中京,同時上書求援。

蕭奉先已經拿不出多余的兵馬,為了解決西廷,重啟之前驅虎吞狼之議,決定給耶律淳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

丙子,大宋梁州團練使趙仲忽進古方鼎,識曰“魯公作文王尊彝”。

趙煦命陳於京師大學堂,為“年代器”,賜仲忽錢三貫,並國家榮譽證書一份。

同時規定,此類文物,具有重要文史價值,當歸國家所有,除傳世器外,新出土的必須上交國家,民間不許買賣。

這做派跟耶律洪基得鼎後以為天命所歸,齋僧度發截然不同。

趙仲忽拿到證書哭笑不得,三貫,這尼瑪購鼎的本錢都不夠。

丁醜,遼北廷賀正旦使耶律慎思抵京,除了慶賀新年,還上書趙煦,只要大宋以北廷耶律定為正朔,我朝皇太後願意割讓幽雲十六州與宋,且契丹願永為大宋蕃臣,並乞敕封金冊,賜下國書,恢復歲賜!

趙煦立刻召集群臣集議。

少數大臣如章惇就表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大宋必須立刻接受,然後出兵幽雲,恢復漢唐舊地。

多數臣子表示這是北廷驅虎吞狼之計。北廷耶律定並不是合法的遼國君主,大宋之前也一直不予支持。

如今接受他們這項請求,是中了北廷奸計,同時出賣了東廷晉王正朔,大宋所得必將大於所失。

而軍方將領則傾向出兵,大宋不需要任何他國給予的理由,幽雲乃祖宗念念不忘恢復的祖地,如今時機已至,不取何待?

眾議紛紛,趙煦手降敕詔,命大臣在外者言事。

如今在外能叫得上“大臣”的,不過文彥博、呂惠卿、蘇油、範純仁、呂大防等人。

文彥博已經病重,上書支持章惇,要求趙煦出兵,他希望在死前聽到大宋收回幽雲的好消息。

範純仁和呂大防主張持重,大宋以仁孝治天下,以信義約群蕃,北廷東廷的名分沒有定下來之前,蕭奉先以外戚當國,賣幽雲十六州與宋,要是遼國翻臉處置了蕭奉先,就能夠不予承認。

如此一來,大宋反而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呂惠卿雖然是“奸佞”,但是在國家大事上是不含糊的,表示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如今耶律淳為了皇位揮師北上,兩道空虛,大宋應當出兵先打下來,然後以重兵鎮守,剩下的,就是“慢慢談”。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河北,因為不管是戰是和,蘇油節制的四路都經略司都是對遼前線,他的意見最為重要。

戊辰,蘇油的長信抵達汴京。

蘇油首先提出,北廷和東廷,到底誰才該算遼國“正朔”,目前尚有爭議,可以暫時不議。

但是耶律惇的“西廷”,卻是絕對不合法的。

耶律惇在耶律延禧諸子尚在的情況下,先發兵攻打遼東,如今自立為帝,又發兵攻打中京,這是絕對違背公序和大義的悖逆之舉。

故而大宋伐之,不為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