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

千年之後,五蘇祠。

導遊小姐姐們穿著古代仕女服裝,相貌溫婉,身材婀娜,談吐得體。

專業知識非常豐富才是重點。

說是祠堂,其實是一個大型紀念性場所,中間是一個大廣場,廣場左側是眉山蘇氏學術研究會,右側是一個大型博物館,前方真正的祠堂部分反倒是很小,乃是原紗縠行蘇宅的舊址。

舊址仍然保持著原先的風貌,不過門口有一座石頭屏風。

一位衣著樸素,戴著黑邊眼鏡,背著雙背帆布書包,相貌文秀的年輕人,正看著上邊鐫刻的那首《蔔算子》。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聘請來講解的導遊小姐姐對眼前這年輕人印象很好:“你是學生?哪個學校的?”

年輕人說道:“我是電子科大的,才從東勝州大湖區回來,剛在那邊做完一個野牛電子跟蹤的志願項目,回來離開學還有幾天假期,就來眉山玩玩。”

“哦。”小姐姐點頭:“我也是志願者,川大歷史系的。”

說完開始對年輕人介紹:“這是蘇文公《麈塵錄》裏的一首詞,據他記載,乃是京師大學堂一名毛姓圖書管理員所作,為平生最愛。”

“後人覺得,這首詞和蘇文公的生平,契合異常,故而頌揚得很廣。建廣場的時候,就將它刻在了這裏。”

“京師大學堂毛姓的圖書管理員?”年輕人回憶了一下:“好像沒什麽印象。”

小姐姐在心底裏偷偷翻了個白眼:“是的,後人對蘇文公生平追索極深,可是都沒有找到這位管理員,也是個謎團了。”

帶領著年輕人繞過是屏風,前方就是祠堂正門,門上掛著一塊大匾額,匾額上四個飛白大書——“輔神庇聖”。

小姐姐解說道:“這道匾,是德宗皇帝趙茂親筆禦題。”

“說起來這裏也是一樁公案。蘇文公去世後,德宗皇帝命群臣擬文公哀榮,可文公歷仕仁、英、神、聖、德五朝,功高蓋世。群臣以為當在王安石、韓琦、富弼、歐陽修之上,然功績太多,議論也就不一。”

“最後還是德宗定議,認為文公最大的功績,在輔佐神宗,扶保聖宗,奠定千秋萬代之丕基。於是親書了‘輔神庇聖’這四字碑額。”

年輕人點了點頭:“嗯,德宗這手飛白,倒是頗肖其祖,還青出於藍。”

小姐姐稍微有些驚訝:“你有見識啊,大家都知道十一王爺瘦金體精妙,但是神宗的書法卻因後來那次顯謨閣大火,沒有傳世的。”

“有史載說他‘善飛白’,德宗仰慕神宗,自幼習練,也頗得神髓。”

年輕人笑了:“這字寫得比他祖父好多了。”

小姐姐揶揄地笑道:“難道你還見過神宗的字不成?”

“啊?”年輕人不禁愣了一下,赧笑道:“有宋一朝,書風自蘇黃米蔡方得大行,其後宮中才多有名師。”

“比如端王就是從黃山谷追求書道,因此後人邁越前人,也不奇怪。”

小姐姐抿嘴笑:“雖然有些道理,不過藝術和科學不一樣,積累的東西一文不當,突破創新才價值千金。”

“趙佶乃是宗室裏的書畫天才,就算他的後人,也沒有能邁過他的。”

年輕人微微一笑,也不想和漂亮小姐姐擡杠:“說得也是。”

等到進入祠堂,卻是一個小方院,周遭都是售賣書籍、字畫、刺繡、瓷器、美酒、小吃的專櫃。

小姐姐說道:“當年紗縠行蘇宅便是這樣的結構,迎門的小院是接待絲綢商人,看樣品的地方。蘇文公改造川中絲織、紙墨、印刷、瓷器、酒業,造福千年,眉山的特產,這裏都有。”

推銷得很藝術,年輕人看了一圈,只對書籍比較感興趣,於是來到專櫃之前。

這裏是琳瑯滿目的各種圖書,除了當代名家對蘇家各位人物所作的《評傳》、《生平考》、《著作年表》、《軼事匯編》等論文類作品外,還有後人以他們為藝術形象,所創作的紀傳體文學作品,既有古代評話、傳奇,也有今人的小說。

然而這些,只占了整個書店的一半,另一半,則是蘇家人的原著,堪稱汗牛充棟。

每次帶著遊客來到這裏,看著他們吃驚的樣子,身為眉山人的小姐姐就不禁驕傲。

“這裏都是蘇氏一門所作的文字,包括天文、地理、醫藥、機械、化學、物理、數學、哲學、政治、軍事、經濟、詩詞、散文、戲劇理論、音樂理論、繪畫理論、小說、奏議、書信等多種。”

“我們博物館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整理出版蘇門諸子的原稿高清影印版,一直沒有停止過,讓大家能夠在閱讀文字的同時,還欣賞到他們當時的書法,修改筆跡,創作心態。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