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兒子是大反派(四)(第3/6頁)

只是水果台很擅長炒作,如今拿下劇集,已經開始準備醞釀拿邵瑜和應思怡的關系開炒,應思怡三個月前翻車的采訪,也被人在網上重新翻了出來。

開播之前《元明之治》遇上女主演的黑料被翻炒,制片方和電視台那邊都有些頭疼。

這一次應思怡在《元明之治》裏演的是元明帝的皇後,這位皇後在歷史頗具賢名,但對於應思怡如今這樣毀譽參半的名聲,讓她演一代賢後,網絡上倒是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東華影視那邊也很後悔,不該簽應思怡,但如今劇集早就拍好了,即便頂著大片反對之聲,《元明之治》還是照常開播,企圖用劇集質量來抵消這些聲音。

《大衍風華》作為擂台劇,非常剛的選擇了同一天的同一個時間段播出。

有著東華影視的招牌,《元明之治》開播成績不錯,第一天開播,收視率超過了《大衍風華》一大截。

應思怡看到這情形,心底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此番下對了注。

只是等到第二天的收視率出爐,《大衍風華》以微弱優勢壓過了《元明之治》。

東華影視和應思怡寄予厚望的《元明之治》,在大手筆宣傳的情況下,不過壓了《大衍風華》一天,就被超了過去。

很快,網絡上開始出現水軍,叫囂著古偶劇壓了正劇,完全是世風日下。

邵瑜沒有搭理這些水軍,甚至都沒有澄清《大衍風華》其實也是正劇,而是靜靜等待著劇集播出往後發酵。

隨著越往後,兩部作品的對比越發強烈。

若是沒有《大衍風華》做對比,《元明之治》的服化道還能好好吹一波,偏偏遇到邵瑜這邊下了血本,服裝更考究更精致,甚至就連一副數量都更多。

不能吹服化道,《元明之治》就開始吹還原歷史,但很快就有歷史專家出來打臉,認為《元明之治》存在大量扭曲歷史的情節,甚至還有醜化歷史人物的行為。

“人家好好的忠臣,被你們塑造成三心二意的小人,不怕人家半夜來找你們談心?”

“元明帝一代明君,被你們塑造成了個被臣子們牽著鼻子走的笨蛋。”

“歷史上元明帝只喜歡皇後的兒子,造反都沒事,被你們弄成了毒殺兒子?權謀就這?離譜。”

“那演的是皇後嗎?矯揉造作的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小妾。”

諸如此類的言論層出不窮,這部劇也不知道是因為剪輯的原因,還是因為劇本有硬傷,前後邏輯不通,劇本裏更是有很多文句不通的情形。

這些原因本來牽連不到應思怡,偏偏在這個滿是戲骨的劇組裏,只有應思怡一個人格外突出。

旁人哪怕對著有問題的劇本,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務,偏偏應思怡一直在偶像劇裏打轉,那種相對浮誇的表演方式,到了正劇裏就成了拖後腿。

哪怕應思怡有意識想要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務,但她卻依舊帶著過去的表演慣性,因而即便她沉下心來,卻還是成了全劇之恥。

即便這樣,應思怡的粉絲們也能閉著眼睛誇演技,還拿其他偶像劇女演員拉踩。

至於扭曲歷史的行為,粉絲們全叫囂著,電視劇而已,完全按照歷史拍為什麽不去看歷史書。

若是沒有對比,估計還真能被粉絲洗腦洗過去。

偏偏同期還有一部《大衍風華》,兩部劇除了演員之間的牽扯,故事上也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系。

《元明之治》打著正劇的旗號扭曲歷史,而另一邊的《大衍風華》宣傳是大女主,實際上對歷史保持了超高還原度。

在高度還原的情況下,《大衍風華》依舊將故事講得極其出彩,每個人物都有兩面,既可憐又可恨,站在每個人物的立場上,幾乎他們做出的所有選擇都是情有可原。

跨越了千年時光,《大衍風華》引起了觀眾的高度共情,好似將人帶入了那個大衍盛世當中。

等到播出第四天,《大衍風華》的收視率已經完全將《元明之治》甩開了。

“這才是我們真正想看的大女主,不瑪麗蘇不傻白甜,心機手段一樣不缺,不把觀眾當傻子。”

這樣的言論刷遍了網絡各處。

觀眾苦瑪麗蘇傻白甜久矣,甚至一度得了大女主PTSD,難得遇到一次真正的大女主,不需要智商被劇方按在地板上摩擦,在《元明之治》拉跨的對比下,《大衍風華》徹底爆了。

一天幾條熱搜,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會引發無數觀眾討論,社交論壇上隨處都可以刷到關於《大衍風華》的討論。

原本還有人拿兩部劇做對比,但漸漸的,《元明之治》說的人少了,單純變成了對《大衍風華》的討論。

在等待更新的時候,主創人員的采訪,甚至都被人翻出來看了好幾遍,邵瑜偶然說漏嘴,說自己第一次找的女主是別人的話都被人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