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根藤上七個娃(完) 全文完(第3/4頁)

邵瑜穿越那麽多個世界,科舉對於他來說就像刻在骨子裏一樣熟悉,而老四聰明絕頂,所以父子倆會試、殿試,全都是順風順水。

甚至因為他們的養父子關系,還成了一段佳話。

金榜題名之後,老四進了翰林院,而邵瑜壓根沒有留在翰林院的意圖,直接謀了外放,去了西南最窮苦的一個縣當縣令。

邵瑜和老四要分開,其他人自然也無法再聚在一起。

邵瑜也沒有強求,而是聽從他們的想法。

顧姍姍自是要帶著孩子跟隨邵瑜去西南,老大、小五和小六也全都選擇跟著邵瑜,小七想去京城跟著親哥哥,許明和老三放心不下糕點鋪子,選擇留在縣裏。

邵瑜在西南幾乎待了一輩子,靠著突出的政績,從一縣之長,逐漸成為西南封疆大吏。

原本在所有人眼中貧瘠野蠻的邊陲之地,因為邵瑜的到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直到邵瑜致仕之時,西南已經成為了不弱於江南的富庶之地。

顧姍姍也在西南待了一輩子,但她並不是作為一個附庸跟在邵瑜身邊,而是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她的日常也從來不是和其他官夫人打交道,而是四處奔走,努力解決窮苦女孩的困境。

顧姍姍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努力給女性一個工作的機會,她為兩個娘家的妹妹提供工作一樣,她在西南為很多窮人家的女人提供工作。

西南這邊多了許多手工作坊,這些作坊裏也全都是女性在工作。

當女人們靠著自己的本事掙錢之後,她們中的大部分在家中都能挺直腰杆說話,至於小部分天生軟弱的,在全員悍婦化的環境裏,也逐漸開始找到自己的聲音。

西南這邊無數女人,因為顧姍姍的號召和幫助,她們走出家庭參加工作,她們手巧的進手工作坊打工,腦子靈活的還會做屬於自己的小生意。

顧姍姍的兩個妹妹,本該在差不多的年紀,被顧家人一筆聘禮賣出去,但是兩人因為能掙錢,在發現情況不對勁的時候,就直接帶著錢跑路。

顧父自從顧姍姍婚宴過後,脾氣便越發暴躁,甚至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酒後意外掉進坑裏一夜後活活被凍死了。

顧父死亡的消息傳回去的時候,就連顧母都沒有太過傷心,反而隱隱松了一口氣,畢竟顧父出獄以後便不幹正事,除了酗酒便是打人,對身邊人來說實在是一種折磨。

顧家大哥倒是依舊改不了賭博的毛病,輸紅了眼被人威脅砍手砍腳的時候,他回家說動母親賣了兩個妹妹抵債,但因為兩個妹妹跑得快而未能成功。

顧家因為這個不孝子,沒了錢財沒了房子,這個不孝子最終還被要債的人斷了手腳,顧母帶著小兒子四處尋找兩個女兒的下落。

兩個女兒逃離顧家之後,得到老三的幫助,安置在邵家的宅子裏。

眼見著大哥被斷手斷腳,兩人雖然心疼,但也知道賭徒是沒有親人的,她們可以放棄大哥,但卻無法放下老娘。

兩人到底還是不忍心,租了房子後,將顧母和弟弟安置其中,經過了這麽多事情,顧小弟也不像從前那樣嬌氣,人沉默了不少,甚至還學會了幫兩個姐姐分擔。

顧母經過這一遭後,越發倚重兩個女兒,也不敢在她們的婚事上胡亂做主,最終二人嫁的都是靠譜的人家,日子平淡幸福。

老大在西南待了兩年,選擇獨自出門遊歷,邵瑜和顧姍姍雖然擔心她,但也沒有阻止,只是為她準備厚重的行囊,又千叮萬囑之後,方才放她離開。

老大在外遊離一年,倒是因為一場意外認識了一位大俠,兩人都是武人,性子都是直來直去,很快便看對了眼,雖然成親了,但兩人也沒有找個地方安定下來,而是繼續闖蕩江湖,四處行俠仗義,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夫妻倆的傳說。

許明在糕點鋪子裏待了五年,將糕點技藝全都傳授給信得過的徒弟之後,他離開了縣城,帶著簡單的行囊四處遊歷,學習品嘗各地美食,博采眾家之長。

待他名聲大噪後,還曾被皇帝請進皇宮當禦廚,只是做了沒幾年,許明便請辭離宮,跑到京城郊外開了一間小食肆,又在老四的建議下,他開始將多年感悟匯總成書。

老三立志要當有錢人,她本就貪心,自然不滿足於開一間小糕點鋪子,她慢慢向周圍縣城開設分店。

靠著真材實料和美味口感,鋪子慢慢向外輻射,開到江南又開到京城,她和許明的合作也一直持續著,因為有許明的幫助,糕點鋪子才能不斷更新配方,不斷跟著食客需求而調整口味。

糕點鋪子生意壯大後,她又開始做別的生意,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因為有糕點鋪子這棵搖錢樹在,她從來都不缺錢。

當錢成為一個數字之後,老三反倒找到了掙錢的樂趣,她明明可以選擇嫁給一方富商,但還是嫁給了並不富裕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