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夢想之房 錢夠嗎?

抱著極大的期待出發, 但西城區的四合院實在太舊了,讓華婕心生退意。

院門的大鎖可以當古董送去潘家園,大門拉開的時候, 有嘎吱的聲音。

雖然門楣跟闊氣,但走進去後滿院子裏堆著送賺破鐵,和仿佛匆忙搬走遺落下來一般的生活雜物。

這些東西混著斑駁的磚地和枯草,再蓋一層臟兮兮的雪, 鬼氣森森的。

房子也造的很臟, 雖然有四個院子,特別多臥室,但之前像是被幾家人合住過,每個院子的使用和布置風格都不同,各有各的臟亂, 如果不是中間內院有個已經被雪蓋住的人工湖, 或者直接稱之為坑比較好,這裏看起來就是個被丟棄的破院子。

即便建築仍能看出曾經的闊氣, 但要把那些烹飪留下的油汙和過度生活, 毫無維護的生活痕跡去除, 把園子重修回它巔峰時的模樣,華婕覺得可能跟再建一座也差不多了。

“李大爺,這個真不行。”華婕搖頭,一直搖頭。

即便她後來看過許多老房子翻修,化腐朽為神奇的房屋裝修視頻, 但她還是被這個大四合院打擊到了。

一行人於是又坐著老李的舊車奔向宣武區第二套別墅。

整個北京城, 有四十多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好多都是圍著故宮的曾經王侯將相的住處。

這些院子歷經多年甚至多代,有的被胡亂使用, 有的則連年修繕,被保護的還不錯。

大多數四合院就是一進,大門進來就一個院子,四圈房屋布置,住一家人也還行,相當於一個規格較小的獨棟別墅。

但華婕不想買那樣的小四合院。

她希望將來沈老師和自己爸媽都能住在一塊兒,再加上她和沈墨,那就是三家人。

她是很想就近照顧長輩,順便蹭蹭媽媽的飯,沈老師的畫室,爸爸養的小動物什麽的,但也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所以最好是三進以上的四合院,有三個獨立院落生活區,三家人即能就近串門,又能保留自己的獨立隱私。

老李帶著四個姑娘拐向第二套四合院,進到巷子裏後,果然四周都沒有高樓,這樣整個這一片區的住戶隱私性都很好。

而且沒有高樓證明住戶少,人流少,清靜。

這樣更適合華婕畫畫。

小巷子中已經有了一些小茶館,冬天也沒有北京大爺坐在巷子裏,穿著跨欄背心扇著風庇蔭,但仍有很濃重的老北京風情。

偶爾出現的紅磚和精致的飛檐,都讓人心生喜歡。

華婕既喜歡上海的現代化國際化的優雅小資風情,也喜歡北京這種充滿濃郁文化氛圍的凜冽霸氣。

很快,進入巷子深處,遠遠瞧見那園子的門,瞬間便明白了什麽見高門大戶。

紅紅的磚墻規規整整圍住大四合院,而正面的大門仍高高聳起,華婕自己蹦起來都碰不到門檐,沈墨蹦起來都夠嗆。

門口的雄獅守門,令人產生繞道而行的敬畏心理。

高墻內有幹枝出墻,掛在墻頭,落著幾星雪,顯得躍躍欲試,又隱約矜傲。

房舍青磚瓦頂,精致而威風,讓人能想象的出,曾經住它的人,也必然身居高位,才匹配的上它的氣勢。

“以前也住過王爺,也住過大官,據說還曾是將軍府。

“保存的比較好,主人搬去國外了,所以急著出手。”

老李一邊介紹,一邊登台階走到大門前開門,回頭又繼續補充:

“這種園子,一般正面都是不用的。

“除非什麽貴客盈門,才會開門,講究的是排面。

“一般出入,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的側門,大家從側門出入,不需要穿過其他任何院子。”

老李摸了摸獸面門鈸,開鎖推門,請身後的華婕等人進門。

掃過巨大的雕花影壁墻,便進入了第一進院子。

進院後左手邊是一排朝南的倒座房,然後一個小院子,擺著石凳圓桌,可供休閑圍坐,飲茶打牌。

華婕置身院落中,隔著腳下的雪,能感受到腳底的青磚有多麽結實。

“這裏的裝修大部分都還保留著古時候的風格,如果你要入住,把下水系統、電力系統等現代化設施,按照你的習慣和想法重新鋪一下就行,不麻煩。”

老李說罷,撥了撥已經有些破損的紅燈籠,摸了摸一扇門前的紅春聯,笑著又道:

“屋子裏的許多家具屏風,房主都沒能帶走,都是老東西,說不定還有真古董。

“不過咱也看不出來,反正多是實木好東西。”

華婕推門轉一圈走出來,回到院子裏,過垂花門走進縱向第二個院落。

在這裏有個花園,假山圍湖,一個小木橋曲曲折折通向湖心,湖心有亭。

亭蓋白雪,彎彎的飛檐翹起,支愣著朝天。

秀美中有桀驁,雖然湖不大,亭不大,景致卻格外別致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