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端午 台階碎裂(第4/7頁)

原本皇後好了,該是交給她來辦才是。

皇後能好,蘇葉就是大功臣,該給賞賜才對。

但是她沒做什麽,皇帝也不能空口給賞,索性讓蘇葉辦端午宴,要辦得好自然就能給賞了。

於是皇帝盯著蘇葉看了一會道:“端午節設宴這事不難,反正往年也有舊例在,照著差不多辦就行,要不就讓哲妃來吧。”

蘇葉一愣,不可置信瞪大眼:“皇上,臣妾來辦嗎?”

“對,你想想有什麽好點子,回頭給內務府說說要怎麽準備。”皇帝也是突發奇想,琢磨著端午宴該是不難,蘇葉身邊有恭嬤嬤,實在不行還能讓皇後指點兩句就好。

嫻妃還有點失望,以為皇帝不交給皇後,也會交給她來辦,怎麽就讓蘇葉來了?

蘇葉是震驚了,回去後就忍不住一邊嘀嘀咕咕一邊來回走動:“怎麽辦,居然讓我來,我不會啊,我又沒辦過……”

皇帝真是一拍腦袋,想一出是一出,怎麽就想到交給她來辦呢?

恭嬤嬤隱約察覺到皇帝的心思,還覺得是好事,笑眯眯道:“娘娘不必擔心,不還有奴婢幫著呢?要實在不清楚,還能請教皇後娘娘或是她身邊的大宮女,辦宴她們是最熟悉不過了。”

蘇葉這才松口氣沒再來回亂走,開始坐在桌前琢磨。

她先寫下地點,辦宴肯定得先選定好地方,再進行布置。

圓明園能辦宴的地方不少,端午嘛,該是有龍舟才應景的,就得在水邊。

桃花塢的小河泛舟還好,龍舟就太窄了。

只一條龍舟太單調,怎麽都得好幾條一起,鼓聲隆隆,船首大喝,兒郎們跟著應和,這才有氣氛。

蘇葉一開始就卡在地點上,還是恭嬤嬤更熟悉圓明園就建議道:“娘娘不如把端午宴設在蓬島瑤台?”

她被提醒才想起這麽個地方,蓬島瑤台原本叫蓬萊洲,這名字還是皇帝登基後改的,有三個小島。

圍繞著小島的叫福海,其實就是個大湖。

小的那個島嶼上是戲台,隔著福海,讓貴人們能看得見卻不會因為陌生人靠近而危險。

另外兩個島一個叫蓬萊,一個叫瀛洲,就是在兩邊,離中間的距離一樣,能夠觀賞到戲台。

皇帝大臣就安排在瀛洲,皇太後和宮妃們則是安排在蓬萊。

兩個島嶼中間還有吊橋,能夠直接過去,拉起來就是獨立的兩邊互不幹擾,也能泛舟而過。

蘇葉寫寫畫畫,龍舟競技是肯定要有的,另外該叫戲班子來熱鬧一下。

點什麽戲她也沒自個做主,而是讓宮裏的戲班子送來戲折子,還謄抄好幾份送去各宮。

先送的自然是皇太後那裏,然後是裕太妃,再是皇後和高貴妃,然後是嫻妃,接著嘉貴人和愉貴人也沒落下。

皇帝那邊自然也要送的,折子是用上好的荷花箋,透著淡淡的荷花香氣,在夏日聞著相當解暑。

他看著折子有幾分興致,蘇葉這心思是挺巧的。

蘇葉還算謹慎,沒讓人添些奇奇怪怪的戲進去,大多是往年有的,另外添了皇帝和皇太後可能會喜歡的,比較喜慶的戲。

皇帝用朱筆圈了一個,又問李玉:“哲妃準備得怎麽樣了,跟往年可有不同?”

李玉答道:“跟往年的章程差不多,男客女客分開在蓬萊和瀛洲上,還添了遊湖,哲妃娘娘讓人檢查了園子裏舊有的大船,還要他們每天在福海轉一圈,看看大船各處有沒漏水需要修補的地方。”

皇帝點頭,覺得蘇葉還挺謹慎小心的,又聽李玉接著道:“另外哲妃娘娘讓人準備了許多羊皮和牛皮,用兩層縫起來不留一點縫隙,然後打算往裏面吹氣。”

最奇怪的是縫起來還不是一大塊,而是中間有個窟窿,人能鉆進去的。

要蘇葉在,她就能回答,這是救生圈啊。

遊船當然需要準備救生工具,救生衣是不可能讓貴人們穿了,那得多醜啊,套在外面又奇奇怪怪的。

但是救生圈就不同了,要誰落水了,繩子掛著的救生圈一扔就套住,能讓人浮在水面,然後再拖回船邊救起。

蘇葉還找來一些水性好的船娘和太監,若是男賓落水,幾個太監能上去救人,若是女客,那讓船娘來就正合適,畢竟男女有別。

挑好的人每天不必做什麽,卻要跟著大船在福海來回走,然後有人隨意扔下一截紅色的空心竹,船娘和太監就要分批學著怎麽在最快的時間內遊到空心竹附近,再有人從船上扔救生圈套住,兩邊一起配合。

救生員也得配合多練習才行,不然真碰上什麽人落水了,他們會水卻手忙腳亂的,最後未必能把人救上來。

人一落水有些容易沉下去,動作慢一點,那可就救不起來了。

畢竟這會兒急救的方法太少,就一個壓胸和人工呼吸,哪個在大庭廣眾下都不好做,還不如盡快把人救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