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師從 ……(第4/7頁)

掰開裏面是紅豆餡,卻不算很甜,皇帝也能吃下一個,再喝一口荷葉茶,那就更解膩了。

皇帝笑道:“你這裏真是自得其樂,又讓人去禍害熱河泉的荷葉荷花了?”

他想起圓明園的荷花池遭殃了,沒想到在避暑山莊,蘇葉還是沒忘摘這些做吃的。

蘇葉也笑了:“只讓人摘了邊緣的一點,並不敢全摘了,讓婉兒不能賞花,她就得怪我了。”

知道她和高貴妃一起去熱河泉那邊的亭子賞花,皇帝就點點頭道:“是啊,你要摘禿了,熱河泉就光禿禿的,確實不怎麽好看。”

吃了點東西又喝了茶,皇帝的心情就徹底恢復平靜。

蘇葉總是有這樣的能耐,吃喝一些,再聊幾句話,就能叫人的心情舒坦許多。

皇帝又低頭看她的右手:“傷口好些了嗎?沒留疤吧?”

“沒有,禦醫送來的藥膏,春寧和秋夕是一天三頓抹上都不夠,還塗抹得厚厚的一層。一瓶藥膏沒幾天就用完了,只得讓太醫院多送兩瓶來。”

兩人實在太緊張了,就是恭嬤嬤也每天盯著,兩個時辰不到就換一次藥膏,在蘇葉看來是太浪費了。

這藥膏都是用上等的藥材做的,藥效持續一天是足夠的了。

皇帝卻贊同道:“就該多抹一些,反正這些藥膏在太醫院多得是。”

他又打開蘇葉手上包紮的白布,見傷口確實很淺,過一陣子估計就要徹底消失不見,這才真的放心了。

看皇帝的心情終於好轉,蘇葉才敢問他剛才進來為何沉著臉色。

皇帝提起鹽稅減少,覺得金三保實在不堪大用。

讓他去收稅,收是收到了,卻每次都被鹽商牽著鼻子走。

鹽商哭訴鹽價高了,賺的錢少了,稅收也少了,金三保難道就相信了嗎?

蘇葉聽著就明白,金三保未必是真的相信了,而是實在拿這些鹽商沒辦法。

他能怎麽辦,把鹽商一窩端嗎?

這個連皇帝都沒做過,金三保憑什麽呢?

如果不能直接闖進鹽商家裏看看他們的賬本,根本無從得知鹽礦產出的真正數量,更別提是具體售賣的真正數目了。

皇帝都做不到的事,實在太為難金三保了。

不過他能收得上不算少的一部分鹽稅,說到底還是鹽商暫時並沒有膽量跟皇帝撕破臉對著幹,但是以後就未必了。

手裏的銀錢多了,金山銀山有了,自然就想要權力。

像如今的鹽商其實還是被捆綁在當地官員身上,策反成自己人可以,卻也不可能真的忤逆。

官員伸手要錢,鹽商還不能不給,估計也覺得不得勁,還不如翻身當主人的。

蘇葉就是不明白這些鹽商為何能牢牢掌握所有的鹽,於是便請教皇帝,才得知鹽商都是世代繼承了鹽礦,裏面能出產鹽,等於是壟斷了。

她仔細一聽,才知道如今的鹽大多是巖鹽。

巖鹽其實就是鹽礦,也叫鹽窩,就是鹽商們世代繼承的。

挖開地底,掘出帶鹽的巖石,再人工弄上來,敲碎鹽巖石後再反復熬煮好幾次,才得出鹽巴。

鹽巖石得在底下反復找,敲碎和熬煮的工序多,而且巖石的含鹽量未必一樣,有多有少,得出的鹽巴數目也不一樣,時多時少了。

這種效率低,出產也不高,所以鹽價高居不下也是能理解。

當然也是因為鹽商需要人手挖鹽礦,產出多少只有他們知道,價格也就由他們定下,肯定只多不少。

皇帝見蘇葉聽得認真,想著她這腦瓜子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便隨口問道:“怎麽,葉兒對這些感興趣?”

蘇葉聽後還認真點頭了:“皇上說得仔細,深入淺出,叫臣妾都聽明白了。這叫臣妾想起之前大阿哥和二阿哥冬天在屋裏玩大船,放在水缸裏能浮起來,當時皇上說是在水缸裏撒鹽了?”

皇帝點頭,這事他也是記得的,但是不明白蘇葉怎麽問起此事來。

蘇葉繼續說道:“既然鹽巴能融入水裏,臣妾看藏書閣的書中有說千裏之外都是海水,源源不絕看不見盡頭,這些海水還是鹹的,要是煮一煮,是不是就會出鹽了?”

皇帝有點驚訝她的舉一反三,又對藏書閣看過的書居然有印象,是個喜好學習又記憶不錯的,便頷首道:“不錯,據聞東南沿岸,尤其福建有漁民每戶人家就是把海水用大鍋反復煎煮,出產並不高,就是家裏人吃著,聽聞鹽巴的顆粒大,又泛著黃,看著不雅,味道也不太好,透著苦澀。”

加上福建通往北邊的都是山路,運輸起來太麻煩,鹽的質量又不好,所以很早之前就被放棄掉了,大多就是自產自吃,雖然味道不好,不過窮苦人家能湊合著吃了。

畢竟不吃鹽,他們就沒力氣打魚,味道不好卻對身體好,也就不大講究,能吃就行了。